同治四年二月鎮壓雲南曲靖府鄧城回民戰圖
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是封建社會各種矛盾激化的集中表現形式。清朝衰落的重要象征之一,就是從嘉慶朝開始接連爆發的農民起義。早在嘉慶繼位前夕和初期,湘、黔苗民起義烽火未熄,川、楚、陝白蓮教大起義的戰火又起,閩、粵、浙沿海一帶海疆不靖,在中期又爆發了天理教京畿起義。至道光朝,雖未發生大的農民起義,但小的起義連綿起伏,持續不斷,其在位30年,大大小小的農民反抗鬥爭達數百次,幾乎無年無月不有。這些不斷的起義,終於匯成洶湧澎湃的怒潮,於1851年爆發了始於鹹豐、跨同治兩朝14年,中國曆史上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久的太平天國農民革命運動和北方撚軍起義。圍繞對這一次次農民起義的鎮壓和戰爭,清宮形成了大量與農民軍作戰的防務圖和戰圖。其中嘉慶年間最集中的是鎮壓白蓮教起義的戰圖。如:內務府輿圖中《平定川楚陝教民四川達州一帶官兵布防圖》,軍機處輿圖中《平定川楚教民湖北安陸縣圖》《湖北當陽縣圖》《湖北襄陽軍營打仗地方圖》等等。鹹豐、同治年間對太平天國、撚軍作戰圖,是清宮軍事戰圖中最多的兩部分。其中僅軍機處輿圖中就有與太平天國作戰戰圖近30件,與撚軍作戰戰圖20餘件。如《曾國藩奏克複金陵圖》《曾國藩奏克複安慶圖》《胡林翼奏克複嶽州圖》《克複武昌府圖》《駱秉章奏清軍於四川老鴉灘伏獲石達開圖》《太平軍攻打獨流鎮戰圖》《攻打山東臨清圖》《僧格林沁奏清軍破山東撚軍張洛行圖》以及《李鴻章、左宗棠奏會剿撚軍張宗愚圖》等等,都是太平天國運動和撚軍起義中清軍與農民軍作戰的重要戰役圖。這些圖,有些是戰地官員隨折進呈的,有些是輿圖房畫工根據大臣奏報情形補繪的。在輿圖房所繪戰圖中,還能看到許多處有更改重繪的痕跡。這些圖每幅都長3米,寬15米左右,一幅圖中人物多達上千人。圖中營房安置、軍事布防、進退路線、拚殺場景及人物表情都栩栩如生。從這些圖檔中看出,清政府雖然用幾倍乃至十幾倍的兵力將一次次農民起義鎮壓了下去,但所耗人力、物力,也使清朝元氣大傷,根基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