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元年
鹹豐十一年十一月初一,慈安、慈禧兩宮皇太後“禦養心殿垂簾聽政”。慈安對政治不感興趣,謹守後宮之德。慈禧則野心勃勃,善於玩弄權術,可此時的她既缺乏執政經驗,在朝中又無根基,且還要應對內外危機,這些都不是她所能擔當的。垂簾聽政之初,慈禧將大政都托付給了小叔子奕訢。此時的慈禧“小心謹慎,不便明攬大權。但事事留心,以得政治學術之經驗。”
奕訢控製了內府、外廷、宗室,其權力之大,為清代前所未有。奕訢身上承載了諸多的期望,很多大臣將他比作周公,希望他能有所作為,使大清國擺脫內外困境,一舉振起。辛酉政變之後,奕訢在人事上做了諸多調整。十一月十八日,以曾國藩統轄江蘇、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巡撫以下各官都受曾國藩節製。十一月二十一日,祁寯藻、翁心存、李棠階等被閑置的大臣也被起用,肅順的黨羽陳孚恩則被革職發配新疆。
同治元年之後,兩宮皇太後名義上是垂簾聽政,實際上把一切都交給了奕訢。奕訢以議政王的身份主持軍機處,操控一切政務,“所承之旨,即軍機之旨。所書之諭,即軍機之諭。”恭親王奕訢以議政王身份在軍機處行走,軍機處的廷寄格式也發生了改變。軍機處所發廷寄,開首語書寫“議政王、軍機大臣字寄”字樣,突出了奕訢的政治地位。
奏折呈遞,慣例是先交到皇帝手中,再發軍機處。此時改由兩宮皇太後閱覽後,再發交議政王軍機大臣討論。軍機處討論妥當,於當日召見時將處理意見匯報給皇太後,然後再由軍機處擬旨,最終決定權仍然掌握在兩宮皇太後手中。此時軍機處所擬定的諭旨,慈禧隻是“偶有更動”,絕大多數情況都是順利通過。
軍機處雖有議事,大體上是恭親王一人說了算。奕訢大權獨攬,在軍機處內部具有決定權,各部對他也是極力奉承,揣摩他的心意行事。奕訢權力的擴大,讓慈禧有所警惕,特意命令各部,“一切應辦事件,各有專司,隻宜勘酌例案,不準多所揣摩。”又頒發諭旨,令言官對議政王、軍機大臣加以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