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那位不知疲倦的書目作者大衛·薩繆爾森(《阿瑟·克拉克——主要和次要書目》, G.K.Hall出版社)說,我第一次嚐試創作的小說出現在了一九三二年秋季的《惠什雜誌》上。我當時在學校雜誌的編輯委員會裏,該雜誌由我們的英語老師E. B.米特福德上尉主辦——後來我將我的作品集《神的九十億個名字》獻給了他。我負責的是處理信件,那些信件據說都是在異國環境中工作的老男孩寫的,顯然具有科幻小說的靈感。
然而到底什麽算是科幻小說?
隻要還有人在寫博士論文,就會有人繼續嚐試給它下定義。同時,我很滿足於達蒙·奈特[1]的權威論斷:“科幻小說就是我指著它說‘那是科幻小說’的東西。”
區分科幻和奇幻的嚐試也造成了很大的麻煩。我提出過一個可操作的定義:科幻是可能發生的事情——但通常你不會希望它發生。奇幻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但你往往真心希望它發生。
科幻小說的作者麵臨著一個問題,而專注於現實宇宙一小部分的所謂主流小說的作者則不必擔心這個問題。他們很少需要較多篇幅來設置場景:有時候一句話就能搞定。當你讀到“這是貝克街的一個大霧之夜”時,你在一毫秒內就到了那裏。科幻小說家要想構建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可能需要好幾卷才能完成:典型的例子是弗蘭克·赫伯特的代表作《沙丘》及其續作。
所以,許多最優秀的科幻小說都是短篇作品,這是相當令人驚訝的。我至今還能回想起一九三四年七月《奇妙故事》(Wonder Stories)入手時,斯坦利·溫鮑姆[2]的《火星奧德賽》所帶來的衝擊。一閉上眼睛,我就可以看到保羅那富有特色的封麵:在那之前或者之後,我都沒有讀完一篇故事之後直接回到開頭,再直接讀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