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不久, 侯滄海參加了江州市見義勇為表彰大會,獲得了江州市見義勇為先進個人的榮譽,風光了一把。
江州市社會治安問題不小,黑惡組織猖獗,街上、公共汽車上小偷膽大妄為。正因為此,當主持人講述侯滄海事跡之時,在場之人都發自內心地為勇鬥小偷的侯滄海鼓掌,掌聲雷動。
侯滄海站在舞台中央,望著熱情的人們,想到自己政法委幹部的身份,暗自慚愧。從這個身份來看,他覺得比不上同時受表彰的另外三名見義勇為者。他站在台上捧著鮮花之時,用心捏了捏裝了一萬元獎金的信封,幸福感又油然而生。
江州市委政法委書記蔣強華作了總結講話:“ 見義勇為行為代表一種精神、一種風尚、一種向導。江州市正處在經濟社會轉型期,社會矛盾凸顯,急需倡導愛國愛民、尊老愛幼、樂於奉獻的新風尚。見義勇為就是新時期新風尚的具體體現,這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維護社會治安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的精神食糧……”
會後,山南法製日報社的記者汪勇找到了侯滄海,做見義勇為專訪。
汪勇者年齡約在四十來歲,麵相並不出老,頭發半白,很有特點。他請侯滄海來到一個安靜房間,經過簡短交流以後,道:“那我們就開始吧。”他盯著侯滄海眼睛,道:“你經常坐公交車嗎?”
“是的。”
“以前在車上看見過小偷嗎?”
“我需要說實話嗎?”
“當然。”
侯滄海想了一下措詞,道:“如果我說出真實的想法,有可能給見義勇為先進個人抹黑,你們能采用嗎?”
“我會組織語言的。這不是針對你一個人的采訪,另外三名同誌我都要采訪。”
“我經常坐汽車,偶爾也能看見小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