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

四十三

字體:16+-

而後,忽大年好像從“活埋之夜”得到了啟示,非要把故事繼續演繹下去不可,幾天後竟然獨自上了後山,非要整修“盧可明”們的安息之地不可。

很多人以為是他受了處分心裏憋悶,把問題想得過於沉重了,長安人平均年齡才三十二歲,難道擔憂會不停點地出現傷亡事故?或是想震懾膽敢與他作對的人?何況這類關乎“未來”的事項,應該由會議作出抉擇,不是個人可以自作主張的。但是,忽大年卻異常執拗,一個人扛鍁背鋤,把亂糟糟的薔薇清理了,把東倒西歪的樹杈刨掉了,給三座已生蒿葉的墳頭培了土,摶成了三個鼓鼓的圓丘,再不見一星雜草了。最後,他又撿了一堆白色鵝卵石,將偌大一片坡地鑲了一道圈,還在周邊種了一排密密的青竹,儼然成了井井有條的墓園,隱在濃濃綠叢裏愈發醒目了。

由於墓園綠得鮮嫩,開滿了粉粉的喇叭花,引得彩蝶紛飛花鳥囀鳴,小小山坡呈現了幽然。忽大年發現,有一對小白鴿竟然飛到盧可明墳頭,似一對小小精靈,黑黑的眼仁,紅紅的尖嘴,雪白的羽毛,圍著墳丘蹦蹦跳跳,似如這片山林的小小主人了。不過,小家夥對外界擾動極為敏感,東瞅西望,左尋右覓,一會兒飛落地上雍容邁步,一會兒又飛到墳頂垂下鴿頭。

噢,這會不會是地下的魂靈飛了出來?後來他再要上山去,會帶上半個饃頭,掰碎了扔到地上,可那小白鴿理也不理,改天又撒去一把小米,小鴿子依然不食,即使友好地把手伸到嘴邊也不乍飛,這便愈發讓他驚歎了。

後來,他莫名地感覺到一種難言的疚痛,便叫刀把臉和小耳朵去山澗,搬上三塊石頭來,可這倆人就是一對活寶,瞅著河道裏的石頭一籌莫展,便跑進車間喊了一嗓子,一下子來了二三十人,一會兒工夫就把磨盤大的石頭拖上山了,一個墳前安放一個,準備刻上亡者的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