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监察行动之破局者

十一

字体:16+-

郑海生很快查清楚了成大器的宏达公司和粮油集团关系的来龙去脉,叶涵也掌握了摄像头的详细资料。

专案组联系了销售这种品牌摄像头的大区代理黄经理。黄经理拿着这种摄像监控探头,一看就说这是假冒他们的产品。他说他们公司也已经发现了有人在销售假冒自己代理的产品。

黄经理说:“我是大区经销商,正规厂家是不会给除了我之外的任何经销商发货的。我为了拿总代理,光代理费就一次**了五百万元。当时我们员工发现市场上销售的这种型号的监控设备,跟我们代理的产品一模一样,就立即向我做了汇报。我们以客户的名义去做了暗访,他们信誓旦旦地说他们是总经销。我立即跟厂家作了汇报,厂家说绝对没有向除了我以外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发过货。于是我把搜集到的一些证据交到了工商局,但一直没有下文。你们知道吗?这些没有经营权的公司卖我的东西不说,而且还是假冒的,我的损失是双重的。一个是客户对我们的产品质量产生了怀疑,我总不能一家一家地去解释他买的是假冒伪劣产品吧?第二个是我的经济损失,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了我的销售份额。”

郑海生听完黄经理的满腹怨气后,明白了成大器在销售假冒监控设备。

郑海生问他:“你愿意配合我们揭穿这个宏达公司的真相吗?”

黄经理当即欣喜地说:“那当然愿意了。这是我求之不得的。”

郑海生和叶涵带着黄经理和他公司的技术员,把握十足地来到了成大器的办公室。

看到郑海生他们登门,成大器并没有惊慌。他热情地把郑海生他们四人让到接待室的沙发上坐下来,吩咐员工给他们上咖啡。

“咖啡里一定要兑煮开的热牛奶,口感才香醇。我就不爱喝外面卖的咖啡,端上来温吞吞的,加一点凉奶油,没一点儿滋味。”成大器端起咖啡抿了一口,一副很享受的样子。

“成总很会享受生活嘛。”郑海生说。

成大器说:“我这个人平时不抽烟不喝酒,就只有这么一点爱好。每天工作忙起来觉得困倦时,喝杯咖啡特别提神。四位不用客气,请用。”

叶涵说:“谢谢。”

成大器笑了:“不客气,请你们喝咖啡是我的荣幸。咱们这儿的纪委监委,相当于香港特区的廉政公署吧?我前些日子去香港,还听那边的朋友开玩笑说,谁如果被廉政公署请去喝咖啡,谁就要大祸临头了。哈哈哈!”

他干笑了几声。

他看郑海生他们四人都没有说话,就继续说:“没想到今天能有机会请纪委监委的同志喝咖啡。四位今天找我了解什么情况?”

郑海生盯着他的眼睛问他:“成总,您和市粮油集团的副总经理李春山熟悉吗?”

成大器眉毛一挑:“李春山?他怎么了?我跟他认识,但来往不多。

我跟他以前是同事,下海办公司之前,我也在粮油集团工作,不过当时我们不在一个部门。粮库招标时我也想参加,跟他谈过。”

叶涵说:“能说说具体经过吗?”

成大器为难地说:“哎呀,这事儿,不好说啊。我知道既然你们上门找我,肯定是掌握了些情况,不过我是真的不愿再提。”

“成总,作为公民,你有配合纪检监察机关调查的义务和责任。”郑海生说。

成大器说:“我知道,我知道,好吧,那我就实话实说。那是李春山上任不久,我听王总说李春山这个人城府很深,有点儿六亲不认的感觉。

我不相信,我还从来没见过不贪的人。为了跟他搞好关系,我特意为他摆了一桌酒席,一来祝贺他高升,二来是想把我和集团的关系更加稳固一下。

他不但不领情,甚至当着饭局上的朋友,说我的产品质量不行,这不是明摆着要我难堪吗?他说,我可听不少朋友说过,成总你在生意场上向来都是独来独往,不过现在这个年代讲究的是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这样才是双赢。你们说,他这话是什么意思,不是明摆着跟我要好处吗?我给他送过一次钱,当时我是想跟他把关系搞好。我打电话问他在哪儿见面,他说让我到他办公室去,我带了两万块钱就过去了。我当时看出来了他在犹豫,他就是嫌我送的钱少了嘛。最后他拿着两万元在桌上拍拍问我,成总,在你心里,我这个副总就值这两万块吗?这不是明显觉得钱太少吗?可是我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他李春山什么事儿都没给我办,我凭什么把自己辛苦挣来的钱,往他这个黑窟窿里面填?后来我还给他打过几次电话,想跟他再谈谈,不过他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听出我没有给他回扣的意思,连面都不见。”

叶涵问:“那成总就不担心失去这个大客户?”

成大器说:“失去也没办法,行贿的后果是什么,我很清楚,总不能为了赚钱做违法的事吧?后来我压根儿就没参加招标,因为我知道,参加了也会被踢出局。”

郑海生说:“你给李春山送两万块钱难道不是行贿吗?”

成大器一下愣住了,张口结舌地说:“我……我那是试探试探他的水有多深,没想到我这根篙子太短,探不到他的底。”

郑海生问:“成总对兴友公司了解吗?”

成大器摇摇头:“不太了解,听说是个小公司,刚起来,不过好像发展得很快。来来来,喝咖啡,凉了就不是那个味了。”

郑海生说:“我们今天来,是想跟成总了解一下,你以前和粮油集团的一些合作。”

成大器说:“有什么尽管问,我成某人明人不做暗事,没有什么不敢摆到桌面上谈的事情。”

郑海生说:“好,既然成总这么爽快,那咱们就开门见山吧。听说你当初开公司的第一笔资金,是粮油集团出的?”

成大器犹豫了一下说:“是的。宏达成立的时候,国家正在实行价格双轨制。为了单位福利,也为了摸索经济市场的规律,公司领导决定让我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谁让咱是共产党员呢?集团为了扶持自己的子公司,先行垫付了启动资金。再说,当时用这种方法办公司是合理合法啊!

几年以后,和集团剥离前,我就把那笔钱全部还上了……”

“还钱的时候你们就算是脱离挂靠关系了,是吗?”郑海生追着问他。

成大器小心翼翼地说:“是——”

郑海生问:“你是在几年以后跟粮油集团脱离的?”

成大器说:“好像是四五年吧。具体记不清了,但粮油公司肯定有档案的。”

郑海生说:“我们已经查过了,宏达和粮油集团还存在挂靠关系的五年里,宏达公司就从来没给粮油集团上缴过任何利润……”

成大器一听,马上辩解道:“当初是我们经营不善,本来以为每年交集团一点儿利润,我自己好好做生意就一切太平,可没想到……唉,连续四五年,公司就没有顺过。我是不想再拖集团的后腿了,所以一咬牙把钱还上了,就独立出来了……”

郑海生笑笑说:“真的是经营不善么?成总,据我们了解的情况,可不是你经营不善没有利润,你们宏达靠着粮油集团,给自己挣的钱可不少啊。”

成大器闻言一愣,有些心虚地看着郑海生。

郑海生接着说:“宏达公司还没有脱离粮油集团的时候,你有两条快速致富的途径,第一,以粮油集团的名义,在各县市以极低的价格收上来的陈化粮,又以市场价卖给粮油集团。每年你光是这一块的利润,就高达三百万到五百万元。你大大地挣了一笔。第二,你同时还在做国家粮食储备库的各种设备。当然,你的这些设备,大都是不合格的伪劣产品。你把这些不合格的产品和设备,卖给了粮油集团,这里面你又大大地捞了一笔。

而且经我们调查,你从中赚取的利润,已经够你再成立好几个分公司了——子公司不给总公司上缴利润,反倒靠着总公司发财,这算是哪门子挂靠关系?成总,你能跟我解释明白么?”

成大器看着郑海生一言不发,郑海生示意叶涵发问。

叶涵说:“我们现在还不想查你在原始资本积累过程中干过哪些违法的事情,我们只想了解一下粮油大厦和它下面几个粮库现在用的监控设备,这些设备都是贵公司采购的吧?我们查了一下国内的代理商,并没有你们的进货记录,所以想了解一下你们的进货渠道。”

成大器沉着脸,端起咖啡抿了一口说:“我们公司给客户安装的监控设备,都是从国外厂家直接进的货,这都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当时这个牌子还没有在国内设代理商,我是通过一个国外客户的关系联系到厂家的,代理商那里没有进货记录,应该是属于正常现象。”

叶涵问:“可是现在市场上并没有贵公司进的这批DZ-188 型号的产品,这又是怎么回事?”

成大器不慌不忙地说:“哦,这个呀,因为当时粮油集团经费紧张,提出价格要便宜,所以厂家提供的是即将淘汰的一批尾货,现在已经不生产了。”

叶涵说:“那请成总把当初的购买合同和原始单据拿给我们看一下。”

成大器说:“哟,这我得让下面的人找找看。时间这么久了,又过了保修期,还在不在都不好说。这批货有什么问题吗?我可都是按程序走的,该交的关税一分钱都没少交。”

叶涵指指坐在身边一直没有开口说话的代理商黄经理说:“忘了给你介绍了,成总,这位就是视频监控设备国内代理商,他也有些问题要问你。”

黄经理拿出一叠资料和那个摄像头说:“根据我们的检验,这个摄像头里面的配置都不是统一规格,也不是厂家的原始出厂配置。很显然,你们是在冒用正规厂家的产品。同时,你严重侵害了我的合法权益。这是检验报告。”说完就让技术人员把检验报告递到成大器面前。

成大器把黄经理带来的检验报告拿起来翻了翻,吃惊地瞪大眼睛说:“你们?就凭你们公司的检验报告,就说我卖的产品是假的?”

叶涵拿出一份滨海市产品质量检验局开具的质检报告,问成大器:“他们公司的你不相信,那这个应该没有问题了吧?”

成大器一看,有些乱了方寸,结结巴巴地说:“这,这是怎么回事?

不可能啊!”

郑海生和叶涵静静地看着他,都不说话。

“我必须向厂家问清楚。不过,我听说这家厂子,这两年变动挺大,又是合并又是转让股份的,不知道现在的董事会还认不认账!——这种事情你们纪委监委也管?”成大器边在抽屉里翻找什么边说。

郑海生把一叠资料放到他办公桌上说:“这些是监控设备生产厂家提供的材料,证明宏达公司从来没有通过任何第三者,在他们厂购买过任何产品。这些是海关的资料,证明宏达公司也从没为这批监控设备交过关税。”

黄经理对成大器说:“我们马上就要向法院对宏达公司提起诉讼,你必须要赔偿我的损失。”

成大器说:“随便你好了。我没有对你造成侵权,你告到哪儿,我也不怕。”

叶涵说:“成总,口才不错呀,说起话来滴水不漏。走吧,跟我们去纪委监委好好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