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3年,忽必烈依漢製冊立真金為皇太子,但遺憾的是這位皇太子卻沒能活過他的父親。1285年,在一次意外事故中真金皇太子去世了。在這以後,忽必烈這位蒼老的國君再也沒有冊立太子。一直到1293年,當他意識到自己的時日可能不多的時候,才把已故皇太子真金的舊印交到最小的兒子鐵穆耳的手上。但這一舉動並不合乎繼承法的儀式,僅僅是一個象征著要將帝位授予此人的舉動而已。
忽必烈這種不正規的冊立方法,無論是在蒙古人還是在漢人的眼裏都是無效的。按照蒙古人的舊俗,大汗去世後,則將由皇後臨朝攝政,再擇期舉行忽裏台大會,由宗室勳舊“協謀推戴”新汗登位。在這樣的過程中,皇後本人的意誌就變得十分重要,甚至可以影響到新君的人選。當年貴由的登基就得到了其母乃馬真後的全力支持,以至於撤消了窩闊台生前的已定人選。
察必皇後逝世後,南必被立為皇後。忽必烈晚年,由於身體的衰老,她在朝中的權勢日益增大,大臣們經常看不見大汗,各種事情多由南必皇後轉奏。而南必有一個兒子,名叫鐵蔑赤。因此,她是不會輕易同意鐵穆耳繼承汗位的。
不過忽必烈逝世之前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又派遣內侍對遺孀真金妃說:“張留孫是我的舊臣,他一定能好好侍奉太子的。”但忽必烈清楚隻這樣做是不夠的,必須要有一名強有力的大臣支持才行。1293年12月,他將駐守大同的大將伯顏召回,決心采用中原王朝以顧命大臣宣布遺詔的方法,來實現自己的意誌。伯顏是平宋戰爭的主帥,這時又以知樞密院事掌天下兵權,所以他是在這關鍵時刻擎起帝國大旗的最佳人選。1234年1月,伯顏抵達大都。從這一天起,直到忽必烈去世,他與中書平章政事不忽木便始終不離忽必烈左右。伯顏回京十天後,忽必烈病逝。伯顏與不忽木於是便以顧命大臣的身份控製住了朝廷局勢,伯顏“總百官以定國論”,由不忽木主持引樞北葬等治喪事宜。後來,經過伯顏的一番努力,最終將鐵穆耳擁登汗位,完成了忽必烈的遺命。在中國的史書中稱鐵穆耳為成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