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哉乾元

附錄一 元朝中國與世界的關係

字體:16+-

一、馬可·波羅與《馬可·波羅遊記》在元朝,中國和歐洲的關係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由於蒙古帝國地跨歐亞大陸,有效地保證了東西方交通的暢通。因此,正如元朝人自己所說的那樣,“四海為家”,“無此疆彼界”,“適千裏者如在戶庭,之萬裏者如出鄰家”。在這樣的客觀條件下,元朝比以往中國曆史上的任何一個朝代,與歐洲國家的經濟文化交往都更加頻繁。

元朝來華的歐洲人多是商人、傳教士和旅行者。蒙古西征後,1245年初,教皇英諾森四世在法國裏昂召集宗教大會,決定派遣傳教士普蘭諾·卡爾平尼等人攜帶教皇給蒙古可汗的兩封信出使蒙古。這一時期,由於被蒙古人的西征所震撼,他們迫切地需要了解蒙古,了解這個來自東方的征服者。

普蘭諾·卡爾平尼等人在1246年7月到達了蒙古帝國當時的政治中心——和林,8月他們參加了貴由的登基典禮。1247年秋,他們帶著貴由給教皇的複信,回到了裏昂,向教皇複命。貴由在信中拒絕了教皇的一切要求,宣布蒙古可汗係受天命征服各國。但在1287—1288年間,歐洲各國與蒙古人之間的緊張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列班掃馬奉伊利汗阿魯渾之命出使歐洲後,羅馬教廷和西歐各國發現伊利汗竟然也是信仰基督教的,他們用類推的方法,錯誤地認為元朝皇帝也都崇信基督教,於是,企圖與蒙古統治者結成聯盟,去共同對付異教徒。

這以後,商人、傳教士和旅行者便經常進入蒙古汗國。1260年,意大利威尼斯商人尼古拉·波羅、馬竇·波羅兄弟到欽察汗國境內經商,他們在欽察汗國的都城薩萊住了一年。1262年,欽察汗國與伊利汗國發生戰爭,歸途危險。於是,他們隻好繼續東行,到達了不花剌,在這裏又住了大約3年。正好旭烈兀派使臣前往元廷,使臣邀請他們同行。1265年夏,他們曆經了千辛萬苦到達了元上都,見到了忽必烈。忽必烈向他們詢問了歐洲各國的政治、風俗以及民情,隨後決定派使臣出使羅馬教廷,命波羅兄弟充當使者隨行。途中,元使病倒,波羅兄弟忠實地履行了他們的承諾,帶國書繼續西行。1269年,他們回到了阿克兒,向羅馬教廷遞交了忽必烈的國書,隨後回到了威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