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起,我要開始寫備忘錄了——不,準確地說應該是我們。
早在四年前,我就計劃擁有一個和我一模一樣的克隆人。這還得多虧時代進步還有科技的發展,之前嚴格控製的克隆人研究政策前幾年終於有所放寬。五年前,李氏集團率先推出“雙胞胎”計劃,申請這項計劃的每個人都能擁有一個和自己一模一樣的克隆人替身。區別於初始的人體重塑技術,這項計劃的進步之處在於,克隆人替身可以和本體同時存在。
那時雖剛入職場不久,但從小就對克隆人充滿好奇的我最終還是下定決心加入這項計劃。得益於“雙胞胎”計劃的分期付款製度,從我加入計劃的那一天開始,我一直省吃儉用,幾乎將自己的所有積蓄全都投入這個項目。接下來的十年時間,我要持續為這項計劃投入資金,好消息是——就在今天,你被送到了我的麵前。
作為我的克隆人,你在蘇醒的那一刻,就已經被植入了我的記憶,所以你肯定早就了解我剛剛說的那一切。但為何我還會再重複一遍呢?這應該還是我作為一個編劇的習慣吧。我時常幻想著,也許十年後、二十年後,我們留下的這些備忘錄能有機會出版,好讓所有人都看到。那麽一本書定然需要一個開頭。既然這樣,我自然要將事情的前因後果都解釋清楚,讀者才不會疑惑。這是編劇兼作家的責任。
進一步思考,我們為何要留下這些備忘錄呢?原因很簡單,不是想留,而是必須留。雖然“雙胞胎”計劃讓我們可以擁有一個克隆人替身,但針對克隆人的限製仍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克隆人不能擁有完全獨立自主的身份。也就是說,“雙胞胎”計劃生產的克隆人隻是本體的附屬,擁有的也隻是本體的身份。因此,為了進一步保證社會秩序,必須製定一項限製克隆人使用的規定——克隆人與本體不能同時處於清醒狀態。也就是說,一個人的身份隻能由一個“人體”代表——克隆人或本體,不能出現同時有兩個“人體”代表同一個身份的情況。所以我們必須通過備忘錄提醒對方已經做的和將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