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變反應之所以難以發生,原因在於什麽?
自然是其穩定性。
和不安分的鈾235不同,同位素氘可穩定的很,不然怎麽會在海水裏有這麽大的儲量?
可也正因為它太穩了,所以才需要固定靶結構製造靶丸,還需要強功率的激光作為驅動器引爆,從而形成慣性聚變。
但凡它稍微暴躁點,人類也不至於費那麽大勁。
本質上,非直接驅動的引爆模式,就相當於是在靶結構外套了一層殼子,將低功率的能量轉化為更好催化軟X光線誘爆。
換句話說,其實就是相當於給炸藥安上了雷管。
而作為一個剛步入核物理領域的小學生,江浩也在想一個問題——這個催化過程,能不能找到替代品?
如果這個問題拿給其他核物理領域的大拿,尤其如果江浩是學生,那估計他這輩子都別想大學畢業了。
同位素氘最大的特點就是穩,它本身是氫族,卻不容易燃燒。
如同一塊頑石不易點頭。
真要有催化劑這麽猛,那人類早就掌控可控核聚變了。
用等你說?
肯定是上課不聽講,掛你科!
但作為一個新入行的小學生,突出的就是一個天馬行空。
萬一有呢?
就像是拚圖的最後一塊,如果有一種物質可以作為聚變的催化劑,讓聚變可以跳過轉化階段,進行直接驅動,那豈不是更加方便快捷?
當然,作為一個求學者,江浩的眼光也不局限於慣性約束聚變一家。
目前人類已知的可控核聚變模式有兩種,除了慣性約束聚變,還有磁約束聚變。也就是大家都熟悉的《鋼鐵俠》裏,方舟反應堆的聚變模式。
兩者究竟誰更優秀,說不清。
在沒有真正實現之前,誰都說不清楚。
所以,想要實現小微型化,首先實現可控核聚變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