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一共收錄十八篇小說。在陸續創作這些小說的二十五年間,航天技術已由神奇的夢想轉變為幾乎有些乏味的現實。當我於1948年完成《崗哨》的時候,我還很難意識到這一點,當時我也很難相信,在有生之年,我能親眼目睹人類登月的全過程。
二十年後,斯坦利·庫布裏克以《崗哨》這篇小說為藍本,創作了電影《2001:太空漫遊》。小說的主題——“在月球或其他行星發現早期太空訪客的遺跡或遺物”——如今已成為許多科學家嚴肅對待的話題。
電影《2001:太空漫遊》還借鑒了本書中《相會於黎明》這一篇的主要思路。
根據我的想法,盡管《黎明不再來臨》中出現了世界末日,可它依然隻是一則幽默小品。如有其他作者完成了同樣的“壯舉”,我也非常有興趣拜讀一下。
一般情況下,我很少會記得我是在何時何地得到了某篇小說的靈感,但《被遺忘的敵人》是個例外。那是20世紀30年代末的一個冬天,一場暴風雪席卷了倫敦,我正在樓頂看雪景,突然,一個糟糕的念頭冒了出來:“如果這場大雪永遠也停不了,那該怎麽辦?”結果,多年以後,這篇小說出爐了,我卻因此搬到了赤道地區居住……
《綠手指》創作於1957年,它的點子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不過,阿波羅11號帶回的“月塵”樣品給了我們一些有趣的發現,反而讓小說的主題更加可信了。通過檢測,人們發現,月球土壤中各類植物的元素增長率正在顯著上升,目前這一現象還未得到更好的解釋。也許到本世紀末,我們就可以在月球上開辟花園了——但我希望,我們在月球栽培植物,理由不要跟《“地球啊,我若忘記你……”》一樣。
《追逐彗星》和《神的九十億個名字》講的都是計算機以及它們給我們造成的麻煩。寫這篇序言時,我有幸問候了我的家用電腦——惠普9100A,名叫“小哈爾”[1]——請它回答一個有趣的問題。根據記錄,我發現到目前為止,我大概寫了一百篇短篇小說,這部小說集隻收錄了十八篇——如果以後每部集子也收錄十八篇,那麽,我一共可以出版多少部短篇小說集呢?答案嘛,相信你很快就能算出來——是100×99……×84×83除以18×17×16……×2×1。換算過來很驚人——“小哈爾”告訴我,結果應該是20,772,733,124,605,000,000。這樣,我就可以在很長時間內不停地出書了——可有個問題很難辦,我該為它們取什麽書名呢?(我之前也出過幾本短篇集,根據記錄,書名都取自集子中收錄的小說,比如:《遠征地球》《抵達明天》《白鹿酒吧的故事》《天穹的另一邊》《太陽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