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卡爾多喜歡一個人去登陸原點,他喜歡那大教堂一般的寂靜氛圍,在那裏,他想待多久就待多久。麵對人類創造的所有藝術、所有知識,他感覺自己好像變回了一個年輕的學子。這份體驗讓他既歡樂,又沮喪:他的指尖下沉睡著一整個宇宙,就算窮盡一生,他也隻能探索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有時,這種絕望感讓他無力承受。他仿佛是獨自赴宴的饑民,眼前擺放著望不到盡頭的佳肴,它們的數量如此龐大,以至於讓他反而倒了胃口。
不僅如此,眼前這個智慧和文化的寶藏,還隻是人類精神遺產的一小部分。許多他知道的、熱愛的知識都湮滅了。他知道那不是因為事故,而是有人刻意為之。
一千年前,一群滿懷善意的天才改寫了曆史,他們在圖書館中逡巡,決定什麽該留下,什麽該付之一炬。取舍的標準十分簡單,但施行起來卻很困難:在所有文學作品和曆史記錄中,隻有那些對人類生存和社會穩定有益的內容,才有資格進入播種船的存儲空間,飛向新世界。
這是一項難以完成又令人心碎的任務。評選委員們強忍著淚水,篩選掉了《吠陀經》《聖經》《大藏經》《古蘭經》以及根據這些經典創作的大量紀實作品和虛構作品。在那些作品裏雖然飽含美和智慧,但委員們不能任由它們在新世界的人民心中灌輸宗教仇恨和超自然信仰。他們不能讓未來的新人像地球上的數十億男女一樣,為了求得安慰,不惜被虔誠的胡話蒙蔽心智。
在清洗中遭殃的還有幾乎所有的小說家、詩人和劇作家,因為一旦沒有了哲學和文化的背景,他們的作品就變得毫無意義。荷馬、莎士比亞、彌爾頓、托爾斯泰、梅爾維爾、普魯斯特,這些在電子革命取代紙張之前的創作大家,都沒能留下完整的作品,唯一傳世的隻有幾十萬頁精心挑選的段落。總之,凡是和戰爭、犯罪、暴力以及毀滅性的**有關的一切,都被排除在了人類的文化遺產之外。如果智人設計出的(希望也是經過改善的)傳人發現了這部分文字,他們就一定會創造出自己的文學作為回應。在這一點上,沒有必要過早給他們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