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地球之歌

致謝

字體:16+-

真空能量可用於推進,這個想法似乎是Shinichi Seike在1969年首次提出的。(見“Quantum Electric Space Vehicle”;8th Symposium On Space Technology and Science, Tokyo.)

十年後的1979年9月,英國星際學會在倫敦召開星際研究會,麥道公司的H. D. Froning在會上介紹了這個理論,後來還寫了兩篇論文,分別是《Propulsion RequireāMents for A Quantum Interstellar Ramjet》 (JBIS, Vol. 33,1980)和《Investigation of A Quantum Ramjet for Interstellar Flight》(AIAA Preprint 81-1534, 1981)。

撇開無數語焉不詳的“太空引擎”,第一位把這個理論寫進小說的,據我所知是Earth Satellite Corporation的首席科學家Charles Sheffield博士,他在長篇小說《The McAndrew Chronicles》 (Analog magazine 1981; Tor, 1983) 中探討了“量子引擎”的理論基礎(他稱之為“真空能量引擎”)。

理查德·費曼做過一次公認幼稚的計算,結論是一立方厘米的真空中蘊含的能量,就足以蒸發地球上的所有海洋。約翰·惠勒也做過計算,得出的數字比費曼的大了79個數量級。既然兩位大物理學家的分歧都有79個0那麽大,我們普通人表示點懷疑也就無可厚非了。但光想想這個話題還是挺有意思的:一枚普通燈泡裏的真空,就蘊含著足以毀滅整個銀河係的能量,如果再加把勁兒,說不定連整個宇宙都能毀掉。

休斯研究所的Robert L. Forward博士寫過一篇有希望傳世的論文,標題為《Extracting Electrical Energy from The Vacuum By Cohesion of Charged Foliated Conductors》(Physical Review, Vol.

30B, pp. 1700-1702, 15 August 1984)。文中認為,這種能量至少有一小部分是可以利用的。要是在科幻作家之外,還有人能將這種能量用於推進技術,那麽恒星間旅行乃至星係間旅行的工程問題就能解決了。

或許還是不要吧。我萬分感謝Alan Bond博士,感謝他為小說裏的冰盾做了詳盡的數學分析,他還向我指出冰盾的最佳形態是鈍圓錐形。在未來,製約高速星際飛行的很可能不是能源,而是宇宙塵埃對冰盾的磨損和光子對它造成的蒸發損耗。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