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現在警察破案,隻要依靠DNA、監控視頻等高科技手段就行了。
實則不然,有時候就算拿到了DNA,要在茫茫人海中鎖定犯罪嫌疑人也並非易事。所以,傳統的推理分析和技術手段,在案件偵辦中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對準確劃定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和活動範圍,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隻有準確劃定範圍,準確刻畫嫌疑人的樣貌和心理特征,才能不虛耗人力、物力、財力,讓高科技有用武之地,發揮效力。
3月19日,九案偵辦組來到了黔貴省南陽市芳城區。
羅牧青第一次接觸到代號為芳城“2?10”係列殺人案時,感到了一種莫名的恐懼。
這起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是一名年輕男子。據南陽刑警介紹,這人長得頗為俊朗,並且很有可能是一名高級知識分子。在羅牧青身邊,這樣的人不少。她心裏隱約生出了“重新認識身邊人”的糟糕念頭。
這起案件中一共有三名年輕女性被殺,在九案當中,是被殺害人數最少的。犯罪嫌疑人十分囂張,在短短的兩個月中,把三名年輕漂亮的姑娘變成了僵硬的屍體。芳城震驚了、恐慌了,流言四起。
有人說“他是一個變態殺人惡魔”,有人說“他專殺穿白衣、長頭發的年輕姑娘”,有人說“他是大學城的學生”,有人說“他是一個因愛受傷的人”,有人說“他是附近兵營裏的士兵”……年輕女孩晚上不敢獨自出行。舉報信息像雪片般飛來,網友們紛紛發帖幫警方分析,“變態殺人惡魔”成了整個芳城的熱點話題。為了查證這些線索的真實性,芳城警察忙得馬不停蹄。
其實,人們知道的還不夠多。若知道這名案犯在連殺三人後,兩次潛入警察重兵把守的包圍圈伺機作案,大家恐怕真的就連家門都不敢出了。
“對,就是你站的這個地方。”羅牧青背對著兩米多高的公園外牆站好,舉起手機拍攝案發地環境時,朱會磊伸出右手指著她站立的地方,一本正經地說,“邱處,郭盛應該就是倒在這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