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橋詞典

△醒

字體:16+-

在漢語的眾多辭書裏,“醒”字都沒有貶義。如《辭源》(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九年)釋以“醉解”、“夢覺”、“覺悟”等等,醒都是與昏亂迷惑相對立,隻可延伸出理智、清明和聰慧的含義。

屈原的《漁父》詩中有“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名句,對醒字注入了明亮的光彩。

馬橋人不是這樣看的。恰恰相反,馬橋人已經習慣了用縮鼻子歪嘴巴的鄙棄表情,來使用這個字,指示一切愚行。“醒”是蠢的意思。“醒子”當然就是指蠢貨。這種習慣是不是從他們的先人遭遇屈原的時候開始?

約在公元前二七八年,醒的屈原,自認為醒的屈原,不堪無邊無際的舉世昏醉,決意以身殉道,以死抗惡,投水自斃於汨羅江,也就是羅江的下遊——現在那裏叫作楚塘鄉。他是受貶放逐而來的。他所忠誠報效的楚國,當時“群臣相妒以功,諂諛用事,良臣斥疏,百姓心離”(引自《戰國策》),是容不下他的。他回望郢都,長歌當哭,壯誌難酬,悲慨問天。如果他不能救助這個世界的話,他至少可以拒絕這個世界。如果他不能容忍四周的叛賣和虛偽,他至少可以閉上眼睛。於是他最終選擇了江底的暗寂,在那裏安頓自己苦楚的心。

值得注意的是,他的流放路線經辰陽、漵浦等地,最後沿湘江繞達羅地。其實,這是一個楚國貶臣最不應該到達的地方。羅人曾經被強大的楚國無情驅殺,先一步流落到這裏。當楚人被更強大的秦國所驅殺時,屈原幾乎循著同樣的路線,隨後也飄泊而至。曆史在重演,隻是已經換了角色。同泊異鄉,相繼淪落,恩怨複何言?

屈原當過楚國的左徒,主持朝廷的文案,當然熟知楚國的曆史,熟知楚國對羅國的驅殺。我不知道他淒然登上羅江之岸時,見到似曾相識的麵容,聽到似曾相識的語音,身曆似曾相識的民風鄉俗——這僥幸逃脫了楚人刀斧的一切,心裏有何感想?我更難想象,當屈辱而貧弱的羅人麵對侵略國的前任大臣,默默無言地迎上來,默默地按住了刀柄,終於援以一簞一瓢之時,大臣的雙手是否有過顫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