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橋詞典(修訂版)

△格

字體:16+-

“格”是一個常用詞,跟“品格”、“資格”一類概念近義,但又不僅僅局限於此。有沒有格,失(音she)不失格,是馬橋人對他人的基本評價尺度。一個人的資曆、學曆、出身、地位、信譽、威望、膽識、才幹、財產、善行或者劣跡,甚至生殖能力等等,都會使當事人的格發生變化。格又跟話份互為表裏和互為因果,有格的人自然有話份,有話份的人肯定有格。

複查的同鍋叔叔明啟,人稱明啟叔,曾經在長樂街學會了做白案。公社開大會,常常要他去做饅頭,這就給了他很大的格。每當有了這類機會,明啟叔的稱呼就變成了明啟爹,不止明啟自己臉上有了光,全馬橋的村民都覺得臉上有了光,碰到有外鄉人路過村裏,也不管人家認不認得他,馬橋人總要有意無意地隆重推出此人。要是聽的人一臉茫然,或者不表示特別的興趣,馬橋人的臉就會立時拉下來,滿眼透出鄙夷:你連明啟爹都不曉得?如果他正打算燒茶款待你,你的待遇就可能因為你的茫然或不屑變成了一碗冷冷的顏茶。

明啟做完饅頭回村,喜歡背著手在村裏走一圈,對看不順眼的事情指指點點。再調皮的後生子對他一身的饅頭味也敬畏三分,老老實實耷拉著腦殼不吭聲。有一次,明啟輕輕幾句話就嚇得一個叫“三耳朵”的後生不敢捉泥鰍,提了桶子往回溜,讓我們知青頗為吃驚。三耳朵平時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角色。我湊到他耳邊問:“今天你何事這樣老實?”他一副自認倒黴的樣子,心服口不服地嘟噥:“算他有格吧,老子今天不吃眼前虧。”

我這才開始注意起,同是馬橋人,有沒有格活得很不一樣。

羅伯有個幹崽從夷邊給他寄錢,等於寄了格給他。不然,光靠他的一把年紀,格大不到連本義也讓他三分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