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正收集整理三江地區寺廟誌。”提到寺廟,戴濤的表舅爺叱幹館長興奮不已,“過去亮子裏鎮以廟多聞名。”
“我聽人說過。”
“你也就聽說過。”叱幹館長說,“我小時候,隨時都能聽到歌謠,你太姥姥經常唱給我聽。”
“表舅爺,說一段。”
“說一段。”叱幹館長說一段涉及寺廟的歌謠:
小小子兒,上廟台兒,摔個跟頭撿個錢兒,又打油,又買鹽,又娶媳婦又過年。
“有意思。”戴濤捧著表舅爺說,他老人家高興話匣子才能打開,刑警需要滔滔不絕,“您小時候,親眼見過三江的廟宇?”
“廟多得很,從南向北數……”叱幹館長說出一串寺廟的名字。
“修那麽多廟幹什麽?”
“俗語說窮燒香,富拜佛,去廟上的人多嘛。”叱幹館長這樣解答道,“其實窮人燒多少香也富不了,想富看社會製度……”
“表舅爺,老爺廟您聽說過嗎?”
“什麽聽說過呀,我小時候見過廟牆,**期間,紅衛兵毀掉殘牆……”
“老爺廟哪一年損毀的?”
“1945年秋天,深秋了。”叱幹館長說,“住亮子裏鎮的國民黨軍隊將一綹土匪包圍在廟裏,子彈打著了廟,還有一說土匪見突圍不出去,點燃寺廟自殺。”
“哪個說法更接近事實?”戴濤問。
“無定論,因為沒有一個生還者。”
“除了土匪,廟裏沒別的人嗎?”
“和尚們應在裏邊,”叱幹館長說,“據說有人從廟裏逃出來,攻打廟的部隊得到命令,一個人不準放走,見人就開槍,不是燒死就是槍打死。沒有活口,寺廟怎麽燒毀成為不解之謎。”
燒掉一座廟,消滅一股土匪,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戰亂多年,渴望安定的人們,誰還會去弄那個與自身沒關係的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