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夏

第2章

字體:16+-

梅姑河當年叫煤沽河,因為下遊通煤河,上遊通天津,天津早時又叫“津沽”,所以由此得名。上世紀50年代,一個搞水利的大學老師帶著幾個學生沿水線考察。來到煤沽河邊,發現這一帶的風景很好,也很有鄉野味道,隻是這“煤沽”兩字雖有地理意味,卻少些鄉土的詩意。於是向有關部門建議,把“煤沽”改成“梅姑”。

從此,這條河就叫梅姑河。

東金旺和西金旺守著梅姑河,是好事也是壞事。當年河裏的水大,這裏曾是水路,往上遊不到百十裏是天津,下遊入煤河,再走就是唐山。河道本來是東西向,到這裏分出一條河汊,變成南北向,東西金旺兩個村就在兩岸。東金旺這邊有個小碼頭,過往的商船或貨船偶爾停靠一下,給船加水,或船上的人下來買點吃的用的東西。所以當年,東金旺這邊的日子也就比對岸西金旺活泛一些,船上的人也經常帶來外麵的信息。村裏常有人跟船出去,跑生意,或做工,這邊的人也就更有見識。後來河水淺了,兩岸露出河灘,船不能走了。每到秋季,上遊的海河一漲水,這裏又經常發水。兩邊的河岸雖有河堤,但西岸的河堤高,東岸的河堤低,一鬧水,總是東岸這邊先決口子。這邊的地越衝越薄,村裏人的日子也就越過越過不起來。梅姑河邊有句話,越窮越吃虧,越冷越尿尿(sui)。窮日子一長了,也就習以為常,似乎日子本來就應該這樣,窮也就不覺著窮了。但現在不行了,村裏的年輕人知道好日子是怎麽回事了,也就不想再窩在家裏了,都紛紛跑出去打工。女孩兒不打工的也都想著怎麽往外嫁。東金旺也就像個窩瓜,表麵看著還是它,可內裏的瓤子已經越掏越空了。

倒是西金旺,這幾年,出外打工的年輕人都陸續回來了。

西金旺的人會養豬,似乎也是天性,有人說是得了先人金蛋的遺傳。據村裏上年紀的人說,當年街裏曾有一座金姓族人的祠堂。這祠堂跟前有一塊半人多高的青石,相傳是從北麵二百多裏以外的盤山弄來的,石頭上刻著三個大字,“又一金”。據說這還是當年金蛋留下的。金蛋不識字,是花了10兩銀子,請一個過路的教書先生給寫的,意思是讓後人記住,這西金旺的金姓,跟對岸東金旺不是一個金。後來祠堂沒了,但這塊石頭還在。西金旺的人也就留下一個習俗,每年立夏這天,相傳是先人金蛋的生日,全村的金姓族人都要來這塊石頭跟前祭拜,還要用清水衝洗這塊石頭,然後為這石頭上的“又一金”三個字描上紅漆。西金旺的人把這叫“洗石”。每年立夏這天,“洗石”是村裏一個很隆重的儀式。這幾年日子越來越好過,“洗石”的儀式也就越搞越隆重。但兩年前的立夏這天,全村人正“洗石”,馬鎮長來到村裏。馬鎮長不知這是在幹什麽,一問是這麽回事,覺得西金旺這樣搞不太好,有向對岸東金旺挑釁的意思,不利於兩村團結,就勸金永年,以後不要再這麽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