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夏

第64章

字体:16+-

张二迷糊又喝醉了。

但这回不是大醉,是小醉。大醉和小醉不一样。大醉是不省人事,小醉心里还清楚,只是平时不想说,不愿说,或说不出口的话,这时就一下子都说出来了。

张三宝下午给张二迷糊打来个电话,说是跟着县剧团来梅姑镇送戏下乡,这会儿正在陈快庄,本想抽空儿来东金旺看看,可脱不开身,就不过来了。然后,又告诉张二迷糊一个信息。张三宝说,他也是上午刚在县里听说的,这批县级的“非遗”项目批下来了,其中有张二迷糊的“梅姑彩画”。张三宝说,因为是刚批的,还没公布,所以张二迷糊知道就行了,先别对外说。张二迷糊并不懂这“非遗”项目究竟是怎么回事,前些日子让他准备材料,也就准备了,反正知道,就像镇文化站的老周说的,肯定是好事儿。这时一听张三宝说,还真批下来了,当然高兴。一撂电话,想了想,就还是又给老周打过去。

老周一听立刻说,喝,你消息真灵通啊,我这两天还一直想打听呢,你倒先知道了。张二迷糊这才问,这个“非遗”到底有啥好处。老周在电话里想了想说,唔,这么说吧,你这“梅姑彩画”在县里申遗之前,也就是个民间艺术,自己想弄就弄,不想弄了也没人问,更没人管,现在一成县级“非遗”项目就不一样了,你这个彩画儿就要受保护了,上面有这个专款,以后你有啥困难,可以通过咱镇里的文化站,也可以去县里,直接跟有关部门提出来,最关键的是,还不能让你这东西失传,以后要给你培养传承人,这就叫保护。

张二迷糊一听,哦一声说,要这么说,以后我这彩画儿就更值钱了呗?

老周一听笑了,说,对啊,你这话就说到点儿上了。

张二迷糊的心里一痛快,就又想到喝酒。平时喝酒都是穷喝,在家里切一撮儿芥菜疙瘩丝儿,或卷一根旱烟大炮就着,就能喝二两。但这个下午他想挥霍一下,来到街里的小饭铺儿,端端正正地要了一盘儿木须肉,四两玉田老烧,坐在桌前有滋有味儿地喝起来。福林从小馆儿门口过,一见探进头问,这是有啥喜事儿啊,喝得这么滋润?

张二迷糊笑眯眯地不答,只是招呼说,进来喝两口儿啊?

福林摆手说,我可没你这么闲在,猪场那边还等着呢。

张二迷糊平时的酒量也就是二两,最多不过三两,今天一高兴,把四两都喝了。当时喝了没觉出什么,从小饭铺儿出来,遛遛达达往回走时,就觉出酒劲儿上来了,脚下轻飘飘的,像腾云驾雾。心里一痛快,也是舒坦,就叨叨咕咕自言自语地嘟囔,这酒啊,是高粱水儿,醉人先醉腿儿。一边叨咕,想着“非遗”的事成了,以后自己的身价儿上来了,也就越寻思越美。接着也就想起自己的女婿张少山。这次这彩画儿申遗成了,跟张少山不能说没关系,如果他不在村里当这个村长,自己这彩画儿没机会出头露脸儿,也就不会引起县里领导的注意,况且他经常往镇里跑,和上边领导接触,跟这事儿多少应该也有点关系。这一想,就觉着自己当初确实眼毒,相中这张少山果然没看错。这小子不光能干,有心路,也真是个人物儿。这东金旺的人一个比一个头难剃,这些年能连着几任把这村长当下来,不是谁都能干的。再一想,自己这辈子虽然没儿子,只有个闺女还是个麻脸,老话儿说,无债一身轻,有子万世足,现在有这么个称心如意的女婿,一个姑爷半个儿,也该知足了。

这个晚上,张二迷糊回到家,见张少山也回来了,就把他叫到自己的东屋。张少山一进来就闻到一股酒味儿,心里立刻绷起来。他知道,老丈人一喝了酒就爱发火,这个晚上指不定又要说什么。但瞄一眼,发现张二迷糊的脸上挺平和,还朝炕沿儿对面的春凳指了一下,意思是让他坐。张少山就欠身坐下了。张二迷糊又回身打开炕柜,在里面刨了一下,拿出一盒“紫钻石”香烟。这还是上次西金旺的会计金喜拿来的,一直没舍得抽。这时撕开,拽出一支递给张少山,自己也点上一支,抽了一口才说,自打你进咱家的门儿,这些年,这里里外外也多亏你了。张少山刚把烟放到嘴边,一听停住了,看看张二迷糊。

张二迷糊又说,我这人,不是个好脾气。

张少山笑了。

张二迷糊问,你笑啥?

张少山说,你脾气挺好。

张二迷糊哼一声,屁话。

张少山又要笑,但还是忍住了。

张二迷糊又说,可有的话,我该说也得说。

张少山的心里已经松下来,嗯一声说,您说吧。

张二迷糊说,我的纸和朱砂,你到现在也没给买来。

张少山心里咯噔一下,这才想起来,这还是几个月前的事,早忘在脖子后头了。立刻说,我确实忘了,明天一早正好有人去县城,我让他们给带回来。

张二迷糊笑了,眼里流出几分慈祥,说,我还有用的,不过,这回可别忘了。

张少山回到自己屋里,才听麻脸女人说,爹今天是遇上高兴事了,下午张三宝打来电话,说他的彩画儿县里批下“非遗”了,还说,以后他就要受到保护了。

张少山一听,这才明白了。

这时,张少山忽然想起来,二泉刚才打来电话,说在养猪场等着,有要紧的事要商量。于是跟麻脸女人交待了一下,就从家里出来。

这个晚上,张少山走在往村南去的街上,朝四外看了看,心里忽然有些感慨。过去一到晚上,村里除了爱吹拉弹唱的凑在一块儿,一般的人家没什么事,就都早早地黑灯睡觉了。现在不一样了,一眼看去,几乎家家儿亮着灯,显然都在忙自己的事。再看远处的村外,灯光也明晃晃的,北面是茂根的饲料厂,一片灯火通明,南面是金尾巴的蔬菜大棚,最近一口气又建起了8个,已经发展到12个,还正式注册了专门生产有机蔬菜的公司。

张少山在心里感叹,现在的东金旺,真是跟过去大不一样了。

张少山来到养猪场,二泉正带人冲刷猪舍。现在已经有几批养成的猪陆续出栏,资金周转开了,又建起两排新猪舍。猪舍里的设施也都已升级改造,猪栏里都安装了专门的饮水器和自动淋浴装置。猪舍一进来,感觉很宽敞,通风也好,几乎没什么气味。

二泉一抬头,见张少山来了,就放下手里的水管走过来。

张少山看看他的右手,问,你这手,现在咋样?

二泉笑笑说,挺好,已经感觉又是自己的了。

两人说着话来到外面。

张少山问,你说有事,啥事?

二泉看一眼张少山说,这几天,金尾巴找你了吗?

张少山想想说,他那天倒说了,有事要跟我商量,还一直没顾上说。

二泉说,他今天下午来找我了,跟我说的事,挺大。

张少山听了看看二泉,意识到,应该不是一般的事。心想,金尾巴这小子不像二泉和茂根,脑子一时一刻也不闲着,而且还一肚子鬼点子,这回,他说不定又想出什么主意了。

二泉说,是啊,他这回想的这事儿可大了。

二泉告诉张少山,这个下午,金尾巴来找他,倒没藏着掖着,开门见山就把他的想法说出来。他说现在要想把事做大,光凭一家一户单打独斗不行,得联合起来,讲的是“打群架”,所谓打群架也就是大家捆绑在一块儿,互补长短,互通有无,优势共享,资源共享,走共同发展的道路。金尾巴说,他现在这12个蔬菜大棚还只是刚起步,将来要搞成这梅姑河沿岸一带最大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而且已经注册了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从现在开始,就要把盘子一步一步做大。当时二泉听他说了,也觉得很有道理,就问,具体有啥打算。金尾巴说,他准备以他的这个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基本盘,搞一个农业联合体,把村里现有的养殖户和种植户都联合在一块儿。二泉这才明白了,金尾巴这些日子一直不动声色地折腾忙碌,敢情是老鼠拉木锨,大头儿在后头。这时,金尾巴又说,他去找茂根商量了,茂根已经同意,把他的饲料厂和“金旺养殖协会”都加入这个联合体里来。二泉一听心里就有数了,茂根的这个“金旺养殖协会”已经规模很大,基本包括了东金旺所有的养殖户和西金旺的大部分养殖户,连自己的这个“金泉养猪场”也是他这协会的会员,如果他同意把这个协会也加入到金尾巴的联合体,这就意味着,这东金旺和西金旺两个村的养殖户基本都已加入进来。金尾巴又特意说明,现在加入这个联合体,还是免费的,但所有的成员,联合体的信息、资源和各方面优势都可以共享,将来发展的目标,是联合体统一收购,统一定价,统一对外销售,这样一来,养的只管养,种的只管种,卖的只管卖,也就都没有后顾之忧了。

二泉这时已明白金尾巴的来意,对他说,既然茂根同意把“金旺养殖协会”加入这个联合体,我的养猪场也就是你当然的成员了,我这个合作社,也可以加入。

金尾巴看看他说,我要找你商量的,还不是这事。

二泉问,还有啥事?

金尾巴这才把他的真正来意说了。他对二泉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动脑子还行,但也就是个狗头军师的材料,真要撑起这么大的台面儿,自己没这个能力。

二泉听了,看看金尾巴。

金尾巴说,我这一说,你就该明白了。

接着又说,我跟你说的这些,也是经过反复琢磨的。

二泉低着头,没说话。

金尾巴又说,咱是一块儿长起来的,谁都知道谁。

二泉又想了一下,抬起头说,你说的这些我都同意,如果真能实现,不光对咱村,对西金旺也是个大好事儿,我的猪场和合作社加入都没问题,可你后面说的,我还得想想。

金尾巴倒沉得住气,点头说,不急,你想好了,咱再具体商量。

这时,张少山一听二泉说,心里吃了一惊。他怎么也没想到金尾巴竟然有这么大的想法儿,这如果真能实现,东金旺可就不是现在的东金旺了。接着也就明白了,金尾巴曾说过,他回来之前,和田大凤去过她的山东章丘老家,那边有很多生产蔬菜的基地。他一定是从那边取了经回来。于是对二泉说,既然他这想法这么好,又这么信任你,你还犹豫啥?

二泉说,他越这样,我越得好好儿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