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路

4

字體:16+-

丁雯的係列報道刊發後,立刻在市領導圈子內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丁雯的報道內容大致如此:金威皮革再生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的董事長楊大光抓住機會,與香港威龍公司合資創辦了股份有限責任公司。按合同,我方出資1000萬,港方投資800萬,廠址設在金都,利潤按投資分成。但因我方隻到位了600萬資金,有400萬元沒有落實,從而影響了港方800萬元資金的全部到位。港方言稱,他們暫投400萬元,待我方1000萬元的資金全部到位,他們再將400的剩餘資金打過來。如果我方食言,他們隻有放棄合同,並將原投資的400萬元收回。機遇不是常有的。作為金都的兒子——楊大光先生說,能夠為振興金都經濟盡力是他夢寐以求的追求,為了救活他的企業,為了樹立金都在港商眼中的形象,他曾奔走呼籲各個銀行,希望求得金融部門貸款,然而,各個銀行終因他找不到擔保單位而無法放貸。他也曾再次向政府伸過手,但是,政府已投資了600萬,還有許多企業需要政府的扶持,有許多下崗職工需要政府來解決吃飯問題。政府自有政府的難處,不可能對一個還沒有見到任何效益的企業下這麽大的賭注。怎麽辦呢?與港方撕毀合同,退回早已到位的400萬資金,這不難做到,廉價出售已到位的價值1000萬的機器設備,也不愁還不了400萬元的港方投資,然而,它失去的是什麽呢?失去的不僅僅是市政府投進去的600萬元資金,而且失去了金都在外界的信譽,失去了金都人振興金都經濟的決心與信心,失去了一個前景有望的新企業……

楊大光,這位被金都的乳汁養大的企業家,他不願意眼睜睜地看著他的企業就這麽坍塌了,他知道一旦坍塌,他將是金都的罪人,政府投進來的600萬元資金,在他這裏打了個水漂不消說,更重要的是給金都的招商引資帶來了負麵影響。這樣鐵骨錚錚的漢子談到傷心處,不由痛心疾首地告訴記者:“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為了應付正常的運轉,我不得不把自己多年來苦心經營印刷廠掙來的50萬元資金偷偷地墊到了公司,結果讓老婆知道後,大吵大鬧,弄得雞犬不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