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祿

後 記

字體:16+-

何香久

2008年10月,為創作長篇電視《焦裕祿》,我第一次踏上蘭考大地。我看到的是一個嶄新的蘭考,縣城道路寬敞,樓房林立,沃野上泡桐成林,阡陌如織,沒有了鹽堿,更沒有了沙丘。當時我想:這下當年的外景地就沒法選了。

我下鄉走了很多村子,當年焦裕祿樹的自力更生除三害的紅旗大隊:秦寨、趙垛樓、雙楊樹,一進村就看見村村都有人家在蓋新房。在雙楊樹村趕上了一場揚沙天氣。那天風不小,足有七八級,我在村委會裏同幾位老村民座談,村委會的廊道和窗台上積了厚厚一層沙土。老人們說,這已經不算啥了,要放在當年,這麽大的風揚起沙塵,不知要打毀多少莊稼。

我也參觀了幾家企業,這些企業大都是以泡桐做原料的加工單位,產品多有出口。還有一家樂器廠,用桐木製做的樂器音色極美,誠為妙品。縣委書記魏治功跟我說:蘭考己成為投資創業的熱土,越來越多有影響力的企業開始進入這裏。

更大的感受是,焦裕祿離開我們四十多年了,一提起焦書記,人們還在落淚。在他的故鄉山東博山,在他工作過的蘭考、尉氏、洛礦(洛陽礦山機器廠,現為中信重工集團)……每一次采訪中都有人泣不成聲。那部劇本,我是流著眼淚完成的,寫到動情處,一個人蒙上被子哭個痛快。劇本寫完了,焦裕祿的女兒守雲二姐來滄州看本子,她看了三天也哭了三天。劇本導演李文歧,稱這個本子是“大孝之作”,他對演職人員說:“這是拍攝咱爹的片子!”

在蘭考的日子,我最多去的地方是泡桐林,一個人走在林子裏,撫摸那些有靈性的樹木,我看到的全是當年焦裕祿行走在蘭考大地的身影。我為劇本寫下的插曲反映了我的心境:

當桐花開遍了大地,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