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五日,長安城早早地從睡夢中蘇醒過來,晨曦隨著早市菜販食攤一起走進城廓,古城早市因秦川富庶而花色豐盛,積曆史久遠而品種繁多,受歲月錘煉而褪盡鉛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品種首推羊肉泡饃,它悠香淳厚的氣味比朝暉早一刻鍾彌漫在長安城上空,天色未亮各家羊肉館已經生火開張了。長安人對它鍾情,說來頗有道理:醫講暖身壯體,食講細嫩純鮮,湯講甘辛濃烈,人講高大威猛,羊肉比其他肉食能給人們帶來諸多享受,何樂不為?當時有位海外歸來的陝西籍醫生對羊肉泡饃有過一段精彩的描述:“從生理角度看,一碗泡饃二兩肉一份湯的可溶脂肪酸、蛋白質和對人體有益的各種微量元素,對任何人都是等量的,區別在於碳水化合物參與程度不同。有錢人把它視為牛奶一類的營養品,每日清晨喝羊湯樂此不疲。腳力販夫則在同樣一份肉湯裏多放幾個食餅,所謂晨飽一老碗,撐硬一整天,是城市貧民出力下苦前的首選食品。可見羊肉泡饃是一種老少鹹宜、貧富同堂、充滿公平意味的美味佳肴。如果用文化眼光看,青花老碗則盛滿陝人的豪爽豁達,飲食文化也套用了國人夢寐以求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社會大同理想,硬是用小麥和羊肉的完美結合創造出人間真實甘美五味。進一步說,羊肉泡饃的選料、火候及烹製過程,無不折射出陝人骨子裏天生就有的返璞歸真、天人合一、簡約為美的價值理念。”但羊肉泡饃最廣大忠實的群體——長安全城的大老爺們兒不同意將羊奶與羊肉湯同日而語,說羊奶是窮漢家給沒奶水的月月兒娃喝的。(當時長安還沒有奶羊,一般人家母親無奶水可找奶媽喂養)。
大約五點半,一位七十多歲的老者拄著拐扙,努力登上南街一家有三層台階,招牌叫“老童家”的泡饃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