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不獨享

黃道婆墓址尋訪小記

字體:16+-

早晨,我早早地起身,稀裏呼嚕地吃完早餐,就出了門。阿婆在身後嘀咕:“今朝怕是捉去了徽蟲,那麽勤快了。”

我嘿嘿一笑:“要趕車,去黃道婆墓呢!”

阿婆有點驚異:“清明早過了,怎麽會想起上墓呢?”

說來也怪,我想要寫一篇“黃道婆墓記遊”的文章,竟會如此的急迫情切。

我們乘坐的是一輛藍白相間的小客車,同去的有老施、小曾、小李。我是唯一的婦女,於是就儼然以此行主角的身份自居了―黃道婆原本就是女性的驕傲嘛!

開車了,老施有點擔憂,“沒請到向導,恐怕得費點勁找……”

“不就在華徑鎮附近嗎?沿璐打聽,誰會不知道黃道婆墓?”我笑老施多慮。想想看,到了靜安寺,會有人不知道去西郊公園乘什麽車嗎?到了人民路,會有人不知道豫園商場在哪兒嗎?

汽車從僻靜的華山路插上了路麵寬敞的潛溪路,沿路是鱗次櫛比的高層住房建築,淺綠的,乳黃的,映在藍灰的天幕上,象一塊花樣新穎、色澤素雅的布匹。我把這個比喻說出來,小曾、小李都搖頭:“一點不象,你是想黃道婆想癡了,把什麽都和棉布聯在一起了,”這話真有道理。不知在哪份報紙上見過這樣的記載:……中國古代是不產棉花的,士大夫階級大多穿絲織品,平民百姓隻好穿麻布衣。那時,棉布數量很少,珍貴異常……直到明朝初年,才有詩雲:“平沙多種木棉花,織布人家罷績麻……”。從此以後,不論貧富貴殘、男女老少,都能穿上細潔柔軟、輕便溫暖的棉布了。這功績應該歸於元朝卓越的紡織技術革新家黃道婆……

空氣猶如一團汲足了水墨的宣紙,濕誰誰、暈糊糊的,涼快。而且帶有詩情畫意,徽風如輕煙從敞開的車窗飄進來,摩擎著麵頰和雙臂,溫柔,而且引人心馳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