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不獨享

品戲

字體:16+-

我喜歡看戲。

不怕人說我是老古董或罵我俗氣,如果同時將音樂會票、舞蹈票和戲曲票放在液麵前,我會毫不遲疑地選擇戲曲票(特別是古裝戲)。

人的興趣愛好是天生遺傳的還是受環境影響的?我沒有仔細探討過。我是如何染上戲癮的?說來話長。

小時候我是個膽怯而靦腆的小姑娘,不愛唱歌跳舞,唯一的嗜好是描小人書裏的古代仕女。那時在書攤上一分錢可以借兩本小人書,我常常去借了來描。最喜歡描的是林黛玉, 因為她好著,我覺得她比薛寶釵和王熙鳳都好看。我描過很多林黛玉,如果都保存下來,大概就是林黛玉的一生了。那時候我什麽都不懂,僅是一種本能的唯美的感覺在驅使著我去做傻乎乎毫無意義的事情。大概是上五年級的時候,我從父親的書櫥裏偷得一本曹雪芹的《紅樓夢》,便圓圈吞棗地讀起來,字是直排的,眼皮翻上翻下,還不住地渝眼淚。最好看的是黛玉葬花與黛玉焚稿的段落,看了再看,每每泣不成聲。回想起來,讀《紅樓夢》是我少年時代感情受到的一次最大的衝擊,仿佛人心在一晝夜裏長大了許多。就在那一年,上海越劇院演出了《紅樓夢》,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跟母親一起去看了。一個美侖美灸、善良多情的林黛玉活生生地在我麵前動作著,一招,式、亦攀亦楚,莫不與我想象中的吻合,我是第一次看到活的“林黛玉”,便認定曹雪芹筆下的林黛玉就這樣的了,整個兒地被她攝去了魂。可以這麽說,林黛玉是我與戲曲之間的媒人,除此之外,越劇如訴如泣的音樂也讓我陶辭,都曲諷柔美清麗,委婉流暢,又不失慷慨與灑脫之處、入耳覺著熨貼,不知不覺被它拴去了心。加之劇情的跌宕波瀾,舞台布景的絢麗多采,實在令人賞心悅目啊。從此我便喜歡看越劇了,那時我剛過了十二歲的生日。我看越劇的鼎盛時期是上初中的三年,我們班級裏有三、四個同我一樣的小姑娘,都是越劇迷。我們結伴看戲勁頭更粗了,一分一厘地把父母給的零用錢攢起來去買戲票,那時間最貴的戲票是一元二角,後排位子便宜,八角、六角都有。常常是放了學便去大舞台等退票,看完了戲還要到後台去候演員,回到家往往是深更半夜了。那時候我最崇拜的越劇演員是飾演林黛玉的王文娟,以後的年代中我陸陸續續地看過許多年輕演員飾演的林黛玉,都不如王文娟演得那般傳神。我看越劇也是付出了一定代價的,當時班上的其他同學,特別是團支部的委員們對我們這批戲迷印象很不好,認為我們是迷戀才子佳人,思想頹廢。斑主任老師也幾次三番找我談話,真可謂是苦口婆心。我這人表麵怯濡內心卻很倔強,我以大舞沒做錯什麽事,喜歡看看戲又有何不可?況且戲中豹故事大多是揚著懲惡,.頌揚真誠正直的嘛。於是老師講歸講,我仍看我的戲,而且和團支部的委員們相處得很僵,久久地入不了共青團。如今回想起那三年時間,我並不後悔,雖然什麽三好學生、積極分子之類的從來沒我的份,然而我感到我所獲不少。因為看了許多戲,便使我對中國古典戲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專門到父牽書櫥裏去找劇本看,王實甫的《酉廂記》、關漢卿的《竇娥冤》、孔尚任的《桃花扇》、馬致遠的《漢宮秋》、湯顯祖的《牡丹亭》、洪異的《苯生殿》等等等等,翻閱了許多許多。我不能具體地說出十五、六歲的時候讀了這些古典名劇對我如今的創作有什麽啟發和幫助,但是我敢肯定,對於文學修養素質的鍛煉、積累,它必定是有很大的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