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群落

字体:16+-

通江,四川东北部的重镇,长征时红四方面军曾在这片土地上播下革命的火种,至今通江地区沙溪区王坪的大山崖上还刻有“赤化全川”四个大字。大巴山脉连绵起伏,是它的天然屏障,割断了这儿与外界的联系,使这里的人民过着贫穷、闭塞的生活。我们二十多名重庆一中的毕业生,就来到了通江县的文胜公社,一个气候寒冷、山高路险的地方。当时我们这批下乡的同学,基本上都是因为家庭问题而高考落榜的,其中多有才俊,若在现在这个年代,都属前途不可限量之辈。比较突出的有八班的团支书岳学柏、学习委员丁玉敏、九班的班主席韦小渝等。其中八班的孙春雨同学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博闻强识,有过目不忘之才。大家都喜欢听他讲《福尔摩斯侦探案》中的《四签名》和《巴斯克威尔的猎犬》等故事,讲到精彩处,他挽起衣袖,猛地一拍桌子,然后将原文大段大段背诵下来,听得我们心驰神往,仿佛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就发生在眼前。而岳学柏更是一位“董加耕”式的人物,他自愿放弃高考,在高考报名志愿书上慷慨陈词:“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他是我们的领头雁,最能吃苦的带头人。

我们开荒种地,农忙时播种土豆,农闲时种植茶叶,准备办一个如故乡般茶香浓浓的茶场,可怜没有多少农业知识,不知道高寒地带不适宜种植茶叶。我们满腔热血,美其名曰创办茶场,实际上是在当地政府的领导和贫下中农的配合下,有组织、有计划地破坏森林植被。近年来各地纷纷退耕还林,这对我们当年的虔诚奉献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