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的群落

民以食為天,吃飯第一

字體:16+-

“吃飯”是人類生存的第一需要,糧食成了人們為了生存而爭奪的目標,在人類曆史上不知發生過多少為了糧食的鬥爭,我就經曆過為了生存、為了糧食而發生的一次驚心動魄的爭鬥。

一九六七年初,宣漢新農林場的知青在“砸爛社辦場、回城鬧革命”的驅使下,紛紛離開社辦場返回重慶。當年八月,我們這批回城“鬧革命”的知青響應毛主席“抓革命、促生產”“就地鬧革命”的最高指示又迅速返回林場。

回到林場後,當時公社指派來管理知青的場長彭順財和指導員(當地大隊支書)卻不見蹤影。隻好由副場長重慶知青周玉如(一個十幾歲的女孩)挑起了組織生產、管理生活的重擔。

常言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周玉如首先遇到的是幾十號知青的吃飯問題。林場庫存沒有一顆糧食,知青沒飯吃怎能上山種地?她為解燃眉之急,組織了幾個女知青到鄰近的農戶中借糧。當時山上穀子沒熟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農民糧食也不寬裕,說了許多好話,並答應第二天一定歸還,好歹幾家農戶湊足了林場知青一天的糧食。但第二天拿什麽來歸還?往後日子又怎麽辦?這是擺在周玉如副場長和幾十號知青麵前的大問題。大家都清楚地知道,兩年多來全場知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苦勞作積存下的近兩萬餘斤苞穀存放在公社的糧站裏。按照上麵規定,林場可以根據需要隨時提取寄存的糧食,其中一部分按比例折成大米,從來都是這樣。

然而當時很亂,林場的當家人又不知去向,知青們要從公社糧站裏把糧食取出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們別無他法,當晚大家議論一通之後,決定第二天全體知青下山到糧站去背米。

第二天,炊事員早早地煮好了一半苞穀、一半大米的早飯。這頓早飯在沉悶中結束,男女知青拿著麻布口袋,心思重重地向山下的公社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