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靖传奇

五十二、

字体:16+-

刘文静带领的人马不及屈突通的多,他就驻扎在潼关、蒲关一线,采取以逸待劳的办法,监视屈突通。

屈突通看唐军大队人马撤退,只有少量人马驻扎在附近,就派手下的将军桑显和带领一万人马冲击唐军的营垒。刘文静本是文人出身,对指挥行军打仗不很内行,他所立的栅栏也不很坚固,数次被桑显和的大军攻破,士卒死伤了数千人,营垒也守不住了,眼看着就要吃败仗,这时候在另外一处地方扎营的段志玄率领仅仅二十骑冲了上来。

虽然带的人马不多,但段志玄看情况危机,身先士卒,隋军有士兵一箭射中段志玄的脚腕,他丝毫不为所动,坚持不下火线,手下的人看主官这样拼命,自然人人奋勇争先,数次冲进敌阵,大挫了隋军的士气,让他们稍稍退却。

刘文静看援军已到,立即发出攻击的命令,唐军对隋军形成了前后夹击的势头,不出半个时辰,就把桑显和打得大败,只身逃回。

消息传到蒲关,屈突通一听大惊,他立即带领另外的人马杀奔过来,他是想一举吃掉刘文静部,然后再挥师西向,策应长安的防务,等待隋朝大批援军的到来。

他不知道,刘文静已经判断他必然不死心,要作最后一搏。于是秣马厉兵,就等着他来了。

但屈突通此去是死里求生,士气高涨,攻击力极强,接连攻下刘文静的两道栅栏。眼看胜利在忘,他看士卒又累又饿,就下令埋锅造饭,吃完后再一鼓作气,拿下最后一道栅栏。

让屈突通没有估计到的是,刘文静是个意志非常坚定的人,他一看屈突通的攻击停顿了,有机可乘,立即发起反击,并派部队绕到屈突通背后,发起猛攻,打了个措手不及。屈突通腹背受敌,军心大乱,将士无心恋战,落荒而逃,手下的大将桑显和不得已投降了唐军。

屈突通看自己几经努力,却怎么也改变不了失败的命运,就很沮丧。手下的人就劝他投降算了,反正大隋朝的官员投降的又不只你一个。

屈突通仰天长叹一声,说:“我曾受到大隋朝两位皇帝的重用,怎么能够在国家最危机的时候贪生怕死,背弃原来的主人呢!我只有以死报效国家而已。我这个脑袋就让他们砍了去吧,也算我没有辜负皇上的厚恩!”

这个时候李渊已经到了长安城外,他听说了屈突通的为人,很是感动,认为这是个忠义的汉子,就派人找到屈突通的一个家童,让他去做屈突通的工作,投降唐军。结果屈突通一见自己的家童,问明来意,立即杀了此童,表示决不降唐。

此时,李建成、李世民和柴绍带领的二十万大军,已经把长安城围成了铁桶一块。把守长安的是隋将卫文升,手下还有五六万兵马,但此时已经成了惊弓之鸟。他本来该坚守不出,以逸待劳,但此人生性卤莽,爱争强好胜,看唐军初来乍到,又是乌合之众,打心眼里就有些看不起,他想乘唐军立足未稳,来个突袭,以自己的正规军,挫一挫唐军的锐气。于是就点起一万人马,出了长安的金光门,迎头碰上了刘弘基带领的一队唐军。

这刘弘基正在发愁,怕隋军坚守不出,一看他们竟然走出了城门,丝毫不把大队的唐军放在眼里,这真是个突击的好机会,于是一声令下,就带着自己的精锐骑兵径直冲杀过来。

隋军的阵脚一刹那就被冲得大乱,战士丢盔卸甲,望风而逃,刘弘基带领自己的人马一鼓作气拿下了金光门,随后李世民带领的大军赶到,长安城随即被突破,大隋朝的首都落入了唐军囊中。消息传来,李渊大喜,特别赏赐刘弘基良马二十匹,攻取长安第一功。

长安既下,抓住了屈突通的家人,李渊还是不死心,想招降屈突通,就派人护送屈突通的儿子屈突寿到刘文静的军营,招降其父。屈突通一见自己的儿子,立即训斥说:“当初我和你是父子,但现在,我们是仇敌!”让手下的人放箭。他原来的部下桑显和对众兵士喊话说:“兄弟们,长安已经被攻破了,你们这些人已经无路可走了,投降吧弟兄们。只有这样,大家才有一条生路。”

士兵们听了纷纷放下武器,投降了唐军。屈突通看看自己身边一个人也没有了,只好下了马,朝着东南方向,也就是杨广所在的江都跪下来,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的说:“皇上啊,为你我是尽到自己的最大努力了,我的忠心,天日可鉴,我对得起你了啊!”说完,束手就擒。

屈突通来到长安,受到了李渊的亲自接见,李渊亲自安抚他说:“你的为人、事迹,我都听说过了,佩服得很呐,只可惜,我们相见太晚太晚了!”

屈突通说:“我作为一个大隋朝的重臣,不能尽自己的本分,兵败被俘,实在是耻辱啊!”

李渊说:“你的忠心天日可鉴,你尽力了,是个大大的忠臣!你这样的人,我欣赏得很,你今后就跟着我干吧,那是我儿子世民,他也非常佩服你,想结识你很久了,你们好好聊聊啊!”

李世民就过来见过屈突通,双方互相施礼,在二目交汇的一瞬间,屈突通看到,这个青年英姿飒爽,气宇超凡,眉宇之间有着天生的霸气和威严,绝对是人君的气度。屈突通想,难道他就是中华大地的真命天子?看来投降还是对的,这样的领袖实在是难得一见的,这一辈子还有大把的事业可干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