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最后选择到长安投降李渊,是不是魏征劝说的结果,历史上没有记载。
但毫无疑问,魏征早就看出来了,这个李密就属于烂泥巴扶不上墙,让他早早地退出历史舞台,不再折腾了,大家都清净。
历史记载,李密此次大败后,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他曾经哭着对王伯当、魏征等人说:“各位兄弟,实在是对不住大家了,这一次我们彻底失败了,一切都是我的错,我必须承担责任,我现在就以死向大家谢罪。”
众人都跟着泣不成声。
李密停了一会儿说:“诸位在这个最困难的时刻,还不肯抛弃我,我非常感恩,我想好了,干脆和大家一起回关中,投奔李渊去。我虽惭愧无功,但诸君一定能保全富贵。”
这个时候他的府掾(随从)柳燮说:“从前刘盆子归附刘秀后,还能终生享受荥阳县的官田租税。魏公您与长安的李渊不仅同宗而已有交情,虽不曾伴随起义,然而阻击东都,截断隋军归路,使唐朝不战而据有京都,这也是您的功劳啊。”
大家都说:“就是这个道理嘛。”
李密又特意征求了一下魏征的意见,说:“玄成兄,你看我现在应当怎么办?”
魏征本来还想提醒他还有李勣那里可以去,但转念一想,这些年你李密是怎么对待我魏征的呢!我给你出主意值得嘛!
于是魏征就对李密说:“算了,魏公,投奔李渊吧,大家都是老朋友,不看僧面看佛面,毕竟你对抗了宇文化及的大军,他李渊是事实上的受益者嘛!封王不敢说,但是公爵的封号,是一定会有的嘛。一辈子照样吃香的喝辣的,还怎么着呢!”
李密一听非常有道理,一年多以前我风头正劲的时候,李渊还写信求我呢,那口吻谦虚得很,一口一口魏公。生怕我翻脸,带兵攻打长安呢。
当时李渊正在奔袭长安的途中,他害怕李密知道了自己战略意图,于是就给李密写了一封信,让李密待在中原,按兵不动。
李密自恃兵强马壮,比李渊有实力,是最有资格取代隋朝的天下的,于是以盟主自居,他让自己的秘书、大才子祖君彦给李密回信说:“与兄派流虽异,根系本同。自唯虚薄,为四海英雄共推盟主。所望左提右挈,戮力同心,执子婴于咸阳,殪商辛于牧野,岂不盛哉!”
并且提出让李渊亲自到孟津,两个人会见,缔结盟约。
李渊接到李密的信后,笑着说:“密妄自矜大,非折简可致。吾方有事关中,若遽绝之,乃是更生一敌;不如卑辞推奖以骄其志,使为我塞成皋之道,缀东都之兵,我得专意西征。俟关中平定,据险养威,徐观鹬蚌之势以收渔人之功,未为晚也。”
就是说先对李密说些软话,麻痹一下这傻小子,让他继续为我所用,等今后腾出手来,再回来收拾他不迟。
李渊于是让自己的秘书,也是一个著名的大才子温大雅写信回答说:“吾虽庸劣,幸承馀绪,出为八使,入典六屯,颠而不扶,通贤所责。所以大会义兵,和亲北狄,共匡天下,志在尊隋。天生烝民,必有司牧,当今为牧,非子而谁!老夫年逾知命,愿不及此。欣戴大弟,攀鳞附翼,唯弟早膺图箓,以宁兆民!宗盟之长,属籍见容,复封于唐,斯荣足矣。殪商辛于牧野,所不忍言;执子婴于咸阳,未敢闻命。汾晋左右,尚须安辑;盟津之会,未暇卜期。”
这封信释放了很多烟雾弹,大意是说,李密老弟啊,你才是真龙天子啊,有一天你君临天下,请千万允许我攀龙附凤,还把我封为唐公,我就心满意足了。
这封信虽然才几百个字,但字字珠玑,真是千古奇文,胜似十万雄兵。
没想到李密还真是经不起这样一番忽悠,立马丧失了对李渊的警惕,也忘记了自己这个时候最应该干什么,错失了大好良机。
历史记载,李密得书甚喜,以示将佐曰:“唐公见推,天下不足定矣!”自是信使往来不绝。
这个傻孩子,根本没有看出来李渊的战略意图。结果李渊进兵关中,李密却不闻不问,集中兵力对付宇文化及和王世充,很快就把本钱拼光了。
如今李密走投无路,只能选择投降李渊。
只是不知道,此时此刻李密想起以前写给李渊的信,会不会感到害臊。
李密于是就下定决心对魏征说:“玄成兄,那就走吧,咱们一起去长安。到李渊面前,凭我的面子,少不了有你的官做。”
魏征本来就是这个意思,他是充分利用李密的剩余价值,以李密当时的名声,到了哪里都是名人啊。
他魏征算什么,无名小卒一个,如果不自量力地一个人屁颠屁颠地去长安投奔李渊,人家根本不知道你谁,接待不接待都很难说,到时候多没面子啊!
于是,李密带着王伯当和魏征等人,手下还有两万人马,一起去长安投降了李渊。
李渊一听大喜,曾经是最有实力的诸侯李密都到长安投降了,这怎么不叫人喜出望外呢。于是,立即派遣使者迎接,拜李密为光禄卿,封邢国公,还将表妹独孤氏嫁给了李密,称呼李密为弟。
而魏征呢,因为压根就是个小人物,李渊根本瞧不上他,就随便给了一个不痛不痒的闲职——秘书监(国家图书馆馆长),像打发要饭的一样。
魏征心里也是憋着一口气,怎么?看不起我不是,好,我就表现给你们看。
这个时候,李勣还带领上万人马在黎阳观望,他手下的地盘是谁都想觊觎的肥肉,李渊当然也想。
魏征自告奋勇,说:“皇上,我和李勣关系一向很好,让我走一趟,就凭我的三寸不烂之舌,保管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把李勣收服。”
李渊一听,这个其貌不扬的魏征还有这个本事,好吧,给你一次表现的机会吧。
于是,魏征出马到了黎阳,果然没费吹灰之力,李勣上表投降。
李勣确实是世上难得一见的厚道人,他不贪功,立即派遣自己非常信赖的副手郭孝恪奉表入朝。把自己所占的几十个州县的人口、户籍、钱粮登记造册,送到长安,交给李密,让李密再献给李渊,以示这是李密的功劳。
李渊一看,这个徐世勣好啊,世上竟然还有这样的人呐,真是一个纯臣呐!在朝堂之上大加赞赏。
于是,下诏封徐世勣为黎阳总管、上柱国、莱国公。不久加授右武侯大将军,改封曹国公,赐姓李氏,赐良田五十顷,上等宅第一所。
从此以后,徐世勣正式成为李勣。
李渊又封郭孝恪为宋州(今河南商丘)刺史、阳翟(今河南禹州)郡公,让他和李勣经营虎牢以东地区,所得州县也委任他们选补官吏。
魏征于是就留在李勣军中,辅助李勣守卫黎阳。
李勣一下子光彩夺目,成了朝廷里最亮眼的一颗星星,深得李渊的信任,各种封赏甚至超过了李密,这让李密心里落差很大,一股醋意涌上心头。
其实他不知道,李渊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李渊这样做是一石几鸟,这是李渊玩弄的权术。
因为李渊知道,这个李密是个枭雄,曾经搞得天下震动,现在好不容易到了自己的手心里,蛰伏下来,天下从此以后少了一个强劲的对手。
但是,李密在李勣那里还有很大的影响力,万一有一天李密再次反叛,有李勣这个铁杆部下为虎作伥,那李渊是非常难以应对的。怎么办?离间他们俩就可以了,拉拢李勣,让他为我所用,给他相当高的待遇,让他知道感恩,最关键的是要让李密心里酸溜溜的,今后逐渐疏远李勣,这样李渊的目的就达到了。
李密一天天地郁闷,这个现象肯定被王伯当发现了,因为李密现在就他一个铁杆部下了。
李密老是愤愤不平,觉得李渊太不拿他当回事。给的官也是一个闲差事,一天到晚无聊透顶。李密觉得,他要是能够当上宰相,他还心平气和些,现在这个位置,明摆着就是糊弄他的嘛!
李密心里非常生气,后悔当初听从魏征等人的建议投奔了李渊。再说了,他从心底里一向就看不起李渊,他觉得自己比李渊牛逼多了,就李渊那猪脑子,他哪是我李密的对手,于是“自恃智略功名,见上(李渊)犹有傲色”(见《资治通鉴》)。
他不明白落难的凤凰不如鸡的道理,现在能够有吃有喝,一天到晚逍遥自在,了却残生就是不错的结局了,因为老天曾经给过你表演的机会,但是你演砸了嘛!愿赌服输,这个道理不是浅显易懂嘛!
但李密是个执拗的性子,他认准的事情,八匹马也拉不回。
李密就和王伯当商议,想方设法要离开长安,另谋出路。
王伯当在李渊这里担任的是左武卫将军,按说级别不低,李渊对他的安排是说得过去的,毕竟他是瓦岗上的五虎将之一,有实力。今后立功,升迁的机会还是大大的有。
他本来可以不走,在长安好好发展,但他是李密的学生,最铁杆的部下,已经发誓要终生追随李密左右。
李密坚持要离开长安,他只好同意。
到了年底,李密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向李渊表示,自己黎阳有很多旧部,他可以招抚很多人马回来。
李渊脑子一热就同意了,于是派李密在王伯当的陪同下前往黎阳。
李密率部东行至稠桑驿(今河南灵宝北)的时候,接到李渊的圣旨,要他立即返回长安。
原来李密刚离开长安不久,就有人向李渊提议,把李密放出长安,似乎不妥,恐怕放虎归山,今后会生出事端来。
李渊大惊,一拍脑袋说:“哎呀,我怎么这么糊涂啊,忘记了这一点。赶快派使者出发,把李密追回来。”
李密接到李渊的圣旨,知道肯定有人看出来其中的厉害,才导致李渊突然反悔。
李密考虑一下,决定发动叛乱,无论如何不能再回长安了。
他做了最后一次的错误选择。实事求是地说,他这个时候服从命令,答应立即回长安,向李渊解释一下,表面自己没有反之心,今后韬光养晦,麻醉自己,小日子至少还是可以过得下去的。和普通人比着,还是荣华富贵的日子,一辈子逍遥自在,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但是,李密就是一个不甘于寄人篱下的人,他习惯了当老大,现在这个的日子,他觉得憋屈,宁愿再用性命赌博一次,他不知道,命运不会再给他任何机会了。
这就叫不识时务。
王伯当不想反叛,他知道,这样做凶多吉少,毕竟现在身边没有多少军队,势单力薄,走了这一步,就无论如何不能回头,真的是前途未卜,他劝说李密说:“师傅,我们还是乖乖地回长安算了,至少可以活得很好,每天有吃有喝,乐得逍遥自在,了却残生,不想那么多了。”
李密不屑地看了他一眼说:“你要是贪生怕死,你就回去,我不拦你。从此以后咱们分道扬镳,你求你的荣华富贵去吧,我李密部稀罕!”
王伯当也是个实诚人,他受不了李密的激将法,就对李密说:“师傅,我王伯当跟了你那么久,我是个什么人你不清楚嘛!好,既然这样,你去哪里我就跟到哪里。是死是活,我们一直在一起,这样你才会相信我王伯当是个够意思的人吧!”
李密知道自己的计谋又得逞了,带着这个猛将还可以赌一把。于是说:“这就对啦,我们一块干吧!”
于是,他和王伯当带兵袭破邻近的桃林县(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南),掠夺一些人马、牲畜向南进入熊耳山,想前往襄城(今河南省汝州市)投奔旧将张善相。
李密反叛,李渊立即发布命令,要求临近的州县严加防范,务必剿灭李密。
熊州副将盛彦师得知消息,准确地分析了李密的心理活动,对李密下一步的行动方向判断得非常准确,他于是率兵提前埋伏在陆浑县南邢公岘(今河南省卢氏县官道口镇的邢公山),这里属于熊耳山。
武德元年腊月三十(619年1月20日),李密率部果然从这里经过,因为毫无防备,在渡过一条小溪的时候,突然伏兵四出,万箭齐发,李密和王伯当当场被射死,然后被斩首,脑袋被盛彦师送到长安请功。
李密时年三十七岁,一代枭雄悄然落幕。
此后,李渊派人将李密的首级送往黎阳招抚其他余部。
李勣这个时候显示了自己够义气的一面,他上书李渊,请求由他出面收葬李密的尸首。
李渊也别李勣的义气所感动,同意李勣的请求,于是,李勣为李密披麻戴孝,尽了自己的礼节,将李密安葬于黎阳山西南五里处。当时,全天下的人都赞叹李勣够意思。
王伯当生死相随,也是一条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