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靖传奇

八十二、

字体:16+-

这个时候唐军的密探报告说:“窦建德探听到唐军草料已经用完,会在黄河以北放马,于是准备袭击武牢。”

李世民和李靖商量后,李靖建议,唐军将计就计,吸引窦建德出来决战。打运动战是我军的强项,只要窦建德出来,我们就可以乘机战胜他。

五月初一,李世民向北渡过黄河,从南面逼进广武,侦察敌情,乘机留下一千多匹马,在黄河边放牧以引诱窦建德,当晚返回武牢。

第二天,窦建德果然倾巢而出,从板渚出牛口列战阵,北靠黄河,西临汜水,南连鹊山,连绵二十里,擂鼓前进。

唐军诸将都十分惊慌,李世民带几名骑兵登上高丘望敌阵,对诸将说:“敌人从山东起兵后,还没有碰见过强大的对手,如今身涉险境却很喧嚣,是没有纪律,逼近城池排列战阵,有轻视我们的意思。我们如果按兵不动,他们的勇气自然就会衰竭,列阵时间一长士卒饥饿,势必就会自动撤退,我们再追上去攻击,必然会取胜。我和各位相约,一过正午,肯定能打败他们!”

窦建德轻视唐军,派三百骑兵涉过汜水,在离唐营一里的地方停止。派人通报李世民说:“请挑选几百名精兵和他们打着玩玩。”

李世民派王君廓带领二百名长枪手应战,相互交锋,骤进骤退,双方不分胜负,各自返回营地。

这个时候,王琬骑着隋炀帝的青骢马,铠甲兵器都很新,远离阵前向众人夸耀。

李世民平生最喜欢好马,于是就不住地赞叹说:“他骑的真是一匹好马啊!”

尉迟敬德想表现一下自己的能力,于是立即请求把那匹马夺回来。

李世民制止他说:“怎么能为了一匹马损失一员猛士呢?”

尉迟敬德不听,立即和高甑生、梁建方三人骑马直冲入敌阵,活捉了王琬,牵着他的坐骑奔回唐营,众人没有敢阻挡的。

李世民非常赞赏尉迟敬德的勇气,于是就 让他去召回黄河以北的牧马,等他返回才出战。

窦建德的军队排列战阵,从早晨到中午,士卒们饥饿疲惫,都坐了下来,又争着喝水,迟疑着想撤退。

李世民命令宇文士及带三百骑兵经过窦建德军阵西边向南奔驰,告诫他:“敌人如果不动,你就带兵返回,如果动了,就领兵东进。”

宇文士及到窦建德阵前,敌阵果然动了,李世民说:“可以进攻了。”

这时黄河滩上的牧马也已到达,于是下令出击。李世民率领轻骑先出发,大军跟随在后,向东涉过汜水,直扑敌阵。

窦建德的群臣正在朝谒,唐军骑兵突然降临,朝臣都跑向窦建德,窦建德召骑兵抵御唐军,因朝臣阻隔骑兵过不去,窦建德挥手令朝臣退下,这一进一退之际,唐军已到阵前,窦建德形势窘迫,后撤靠近东面的山坡。

窦抗带兵攻打他,交战后形势稍不利。李世民率领骑兵驰援,所向披靡。

淮阳王李道玄挺身冲锋陷阵,直冲出敌阵后方,又重新返回冲入阵中,几番进出,身上聚集的箭像刺猬毛一样,勇气仍然不减,放箭射人,都应声倒地。李世民把自己备用的战马送给他,让他跟随自己,于是各军大战,战场上尘土飞扬遮天蔽日。

李世民率领史大奈、程知节、秦叔宝、宇文歆等人将旌旗卷起,冲入敌阵,从阵后而出,打开唐军旗帜。

窦建德的士兵回头看见唐军旗帜在阵后飘扬,以为被唐军包围,迅速崩溃,唐军追出三十里,杀了三千多人。

窦建德被长枪刺中,逃窜到牛口渚躲避。唐车骑将军白士让、杨武威追逐窦建德,窦建德落马,白士让挺枪欲刺,窦建德说:“别杀我,我是夏王,献上我可以使你们得到富贵荣华。”

杨武威下马捉住窦建德,用备用马匹驮着窦建德来见李世民。

李世民斥责窦建德道:“我自讨王世充,何预汝事,而来越境,犯我兵锋!”

窦建德回答说:“今不自来,恐烦远取。”

窦建德的将士都溃散了,唐军俘虏了五万人,李世民当天就遣散了俘虏,让他们返回家乡去了。

王世充的将领王德仁放弃旧洛阳城逃跑了,副将赵季卿以城降唐。

李世民押解着窦建德、王琬、长孙安世、郭士衡等人到洛阳城下,给王世充看。

王世充流着泪和窦建德说话,于是李世民让长孙安世等人进城叙说失败的情况。

王世充召集诸将商议突围,准备南奔襄阳,众将领都说:“我们依赖的是夏王窦建德,如今夏王已被俘,我们就是突围,最终也无法成功。”

五月初九,王世充身穿白衣带领郑国的太子、百官及二千多人到军营门前投降。

李世民按礼节接受他们的投降,王世充俯下身汗流浃背。

李世民说道:“你总认为我是个小孩,如今见了小孩,为什么这么恭敬?”

王世充无言以对,只能叩头谢罪。

于是李世民分派出一部分人,先进入洛阳,分别把守市场商店,禁止骚扰抢掠,没有一人敢违犯禁令。

初十,李世民进入洛阳宫城,命令记室房玄龄先进入中书省和门下省,收集隋朝的地图户籍、制文诏书,但已经都被王世充销毁,没有找到什么。又命令萧瑀、窦轨等人封存了仓库,没收金钱布帛,颁赐给将士们。又拘押了罪行特别大的几十名王世充的同党,有段达、王隆、崔洪丹、薛德音、杨汪、孟孝义、单雄信、杨公卿、郭什柱、郭士衡、董睿、张童儿、王德仁、朱粲、郭善才等,在洛水岸边斩首。

当初,李勣与单雄信很要好,发誓同生共死。

等到李世民平定了洛阳,李勣就对李世民说单雄信此人骁健无比,请求用自己所有的官爵为单雄信赎罪,但是李世民不准,一定要杀死单雄信。

因为李世民觉得单雄信此人桀骜不驯,屡次背叛主子,把这样的人放在自己身边,实在是太危险了,既然不能为我所用,那只好杀死他了。

再说了,李世民也怕,如果单雄信活着,他和李勣搞到一块,那今后这两个人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难以驾驭,索性杀了单雄信,绝了李勣的念想,那样他就会一生为唐所用。

李勣再三请求仍不得,痛哭着退下。

单雄信当然想活,但是当他得知李勣为他求情失败后,就埋怨李勣说:“我早就知道你办不成事。”

李勣说:“我不惜余生,想过要和兄长你一同赴死;但既然将这条命献给了国家,事情就无法两全了。况且我死了以后,谁照顾兄长你的妻儿呢?”

于是割下一块大腿上的肉,让单雄信吃下,说道:“让这块肉随兄长化为尘土,也许可以不负当年的誓言吧!”

事实证明,李勣没有食言。

单雄信的儿子单道真,在李勣的关照下,后来做官,成了唐朝的梁州司马,

单道真生有三个儿子:单思敬、单思礼、单思远。

单思敬官任安东都护府都护,有子单光业;

单思远官任河南尹、岐州刺史,有子单有邻、单不先。

唐朝末年,单雄信第11代孙单兴、单旺、单茂、单盛加入了黄巢的农民起义军,起兵反唐,有没有为祖先单雄信报仇雪恨的意思,就不得而知了。他们四人英勇善战,人称“黄军四杰”。

这是后话。

李勣为朋友求情失败,但此时此地,也有一个人为自己的叔叔求情成功,这个人就是杜如晦。

当时,他的叔父杜淹是王世充的礼部尚书。

杜淹,字执礼,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隋朝河内太守杜征之子。贞观名相杜如晦的叔父。

杜淹年轻时聪慧明辨,学识广博,颇有美誉,与同乡韦福嗣是莫逆之交。

他对韦福嗣道:“皇帝喜欢任用隐士,苏威便是在隐居时被征辟为美职。”因此一同隐居在太白山,其实是在沽名钓誉。

隋文帝听闻,极为憎恶,将二人流放江南。后来,杜淹返回乡里,得到雍州司马高孝基的举荐,授为承奉郎,累迁至御史中丞。

武德二年(619年),杜淹成为王世充的太尉府官属。四月,王世充僭号称帝,建立郑国,任命杜淹为吏部尚书,对他非常信任。

当时,杜淹因与侄子杜如晦不睦,便在王世充面前进谗,致使杜如晦的兄长杜某(名不详)被杀。

杜如晦的弟弟杜楚客在郑国为官,也遭到囚禁。

武德四年(621年),秦王李世民平定王世充。杜淹作为郑国高官,被定为死罪。

杜如晦在李世民麾下效力,此时也在洛阳。杜楚客便请他加以营救。

杜如晦对自己的叔叔也心存怨恨,巴不得他早死,于是就不允。

杜楚客哭道:“叔父已经害死了大哥,如今哥哥又不肯营救叔叔,我杜家要自相残杀,真是令人悲痛。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说着要在杜如晦面前自杀。

杜如晦顿时悔悟,于是就出面向李世民求情。

果然杜如晦的面子更大,李世民立即下令免去杜淹的死罪,还让他继续在唐朝为官。

后来,杜淹因久不升职,欲投靠太子李建成,被负责选官的封德彝告知房玄龄。

房玄龄知道此人非常有才华,担心李建成得到杜淹后会对李世民造成威胁,便举荐杜淹为天策府兵曹参军、文学馆学士。

贞观元年(627年),杜淹被李世民任命为吏部尚书,参议朝政,成为宰相。他前后举荐四十余人,最终都成为知名官员。

他侄子杜如晦在公元628年(贞观二年),被李世民任命为检校侍中,兼任兵部尚书,仍然总管东宫兵马。

公元629年(贞观三年),杜如晦担任宰相。

叔侄两人一个管人,一个管兵,都是宰相,当时传为佳话。

再说一说杜如晦的弟弟杜楚客。

和哥哥洛阳分别后,他一直隐居于嵩山达九年。

贞观四年(630年),杜如晦病逝后,李世民下诏,征召杜楚客到长安,拜给事中。也就是担任李世民的贴身秘书。

李世民对他说:“闻卿山居日久,志意甚高,自非宰相之任,则不能出,何有是理耶?夫涉远者必自迩,升高者必自下,但在官为众所许,无虑官之不大。尔兄虽与我体异,其心犹一,于我国家非无大功。为忆尔兄,意欲见尔。宜识朕意,继尔兄之忠义也。”

李世民爱屋及乌之意,溢于言表。

不久,杜楚客出为蒲州刺史,非常精明干练,政绩卓著。

李世民又任命他为魏王府长史,拜工部尚书,摄魏王泰府事。

杜楚客知道太宗不喜欢太子承乾,魏王泰又命令杜楚客暗中结交朝中重臣,甚至以大量的金钱贿赂。让他们在太宗面前说李泰聪明,可为为太子。

有人向太宗举报,太宗装作不知道。

等到李承乾被废,李泰的事情也被牵连出来,李世民追究李泰身边的大臣。本来可以处死杜楚客,但太宗因为他哥哥杜如晦对国家有大功,于是免死,废为庶人。

叔侄三人,一个吏部尚书,一个兵部尚书,一个工部尚书,杜家确实人才辈出,非常受李世民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