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雨

譯後記 打破類型的類型作家

字體:16+-

貴誌祐介不是高產的作家。自從1996年以小說《十三番目の人格 ISOLA》出道以來,二十多年裏出版的小說隻有十幾部,平均下來差不多兩年才出一部,在以類型文學立足的小說家中算是異數。

這一本《紅雨》也是時隔兩年半才問世的新刊,而且這本短篇集中收錄的四篇作品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新作:《夜的記憶》寫於1987年,彼時距離貴誌祐介的處女作問世還有將近十年;《咒文》是2009年的作品,也是在《來自新世界》發表後不久一氣嗬成的小說;《罪人的選擇》寫於2012年;《紅雨》則是自2015年起用了兩年時間連載的故事。創作速度可謂慢得令人發指。

不過創作速度慢帶來的優點則是質量的保證,這一點各位讀者讀過之後想必會有自己的評價。作為譯者隻想說的是,這幾篇故事如果搬上銀幕,想必不會比第一季的《黑鏡》或《愛死機》遜色。

拋開創作頻率不說,這本選集的時間跨度還是頗為引人關注的。那為什麽作者要將跨越了三十年的小說集結在一起出版呢?

貴誌祐介在接受訪談時說過這樣一段話:“國家、企業、掌權者,甚至包括整個人類種族,都免不了滅亡的命運。時間才是最強大的控製者。如何抗衡這樣的時間、活出自我,是人類自身的根本所在……我相信人類的本質是記憶和思維。即使客觀時間是均勻的,但人類的記憶並不連續,所以在意識中的主觀時間也是斷續的。我希望通過書寫這樣的時間流逝,令讀者理解時間所具有的殘酷與荒謬。”

沿著這樣的脈絡回顧四篇小說,也許更能理解作者的深意。

《夜的記憶》中最驚豔的部分莫過於以超聲作為視覺的異星生物,但整個故事的主題則是在雙線敘事的形式下探討人類本質的問題;《咒文》則沿用了《來自新世界》中的念動力設定,全篇寫的都是底層人類不自覺的自害與互害,不過結尾處還是暗示了再強大的企業也有崩潰的一天;《罪人的選擇》是時間主題最為明確的一篇,前後兩次選擇既是在拷問人性,也可視為時間具有改變一切的強大力量;《紅雨》中描繪了地球生態瀕臨崩潰的末日景象,但也同樣是在時間與演化的作用下,留下了恢複生機的一線希望。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