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门

字体:16+-

戴涛选三名刑警乘车进白狼山,看他们的装束,外人以为他们是户外运动去攀崖,警方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

“我们的车只能开到一座山下,往前需要走两公里的崎岖山路。”罗红泥说,车上的刑警中,他熟悉这条路线,并亲自来探路。

两天前,罗红泥突然接到白娘子电话,说要见面谈谈。地点约在一家咖啡厅,她选的地方,提前到达那里等警察。

“我想了几天,还是告诉你们吧!”白娘子搅动杯中的咖啡说。

罗红泥暗喜,这个女人要说的一定是破案所需的。

果真如此,白娘子说:“我和童志林在一起,有三四次。”

在一起可以理解为住在一起,待在一起的时候。

“他对我讲了七年中他的经历……”白娘子说。

第二次见面在深夜,白娘子从外边回来,自己楼门前的缓台坐着一个人,等久啦,人已睡着。

“志林!”她撼动他的肩膀,唤醒他。

“噢,你回来啦!”他站起来,腿坐得发麻,趔趄站起来。

她伸手扶他一把,说:“进屋吧!”

童志林气色很差,面带痛苦表情,她明白是什么原因,问:“没吃饭吧,志林?”

“有什么吃的,我垫一垫肚子。”

“我给你做碗莜面。”白娘子记着他的口味,还备着做莜面的工具,她会做几样莜面,莜面鱼鱼、压饸烙、推窝窝(拷栳栳)(莜面食的名称。)。他最爱吃她做的羊肉汤调莜面,做法是要肥一点的羊肉,剁成比肉馅稍整的小丁,放在碗里,调入盐、花椒面、酱油、姜末、葱末……放入蒸锅中蒸30分钟,汤调莜面便做成。莜面本是山西北部地区常见的一种面食,白娘子老家是张北人,从老辈人那儿学会做莜面,“不知道你来,佐料预备的不全。”

“你做莜面最好吃。”他说。

白娘子就地取材,黄瓜丝、水萝卜丝、葱蒜,以最大努力把莜面弄好吃,做熟端给他。一旁望着他狼吞虎咽,她心生怜悯,男人没有女人真不行啊!

童志林将碗中食物扫**得很干净,最后一口汤喝掉,她注意到了这个细节,过去他的碗中总剩下东西,她抗议过:“又剩,只一小口东西吃不掉?”

“我故意留的。”

“故意?你故意?恶习!”

“真没知识,连这个都不知道。”

白娘子迷惑不解。

“留福根儿。”他积习不改,还美其名曰。

现在怎么不留福根儿?吃得甜嘴巴舌。碗边都舔干净,福根儿呢?留了半辈子福根儿,那福呢?

“好久没吃到莜面。”他撂下空碗,说。

“爱吃,明早我再给你做。”她说。

传达的信息明确,可以在这里过夜,他希望是这样。回到七年前的生活场景中,她仍然一级睡眠——赤光光,像一块大豆腐。

“平常你睡在哪里?”她问。

“山里,山洞里。”

“有女人陪着吗?”

“只有月亮和狼嚎……”

白娘子缺乏想象,说:“狼可别进山洞啊!”

“洞在悬崖间,狼上不去。”

“那你怎么上去的?”

“常年累月攀山登崖,我成了一只猴子。”

“赶明个儿(明天)带我去!”

“去哪儿?”

“你的猴子窝。”

童志林大概是认真了,怕她坚持去,自己的住处不能暴露。从此再没来见白娘子。

“他说哪座山,悬崖叫什么名字?”罗红泥问。

白娘子说不清楚。

“有他的联络方式吗?”刑警问。

白娘子说没有。临离开咖啡厅时,她说:“你们找到他,劝他回来最好,山洞又湿又潮,人长期睡要生病的。”

罗红泥进白狼山,有悬崖的几处,考虑到童志林不会走得太远,悬崖上有洞,使寻找的目标更为集中。走访熟悉白狼山的山民,他们肯定知道这样的地方。

在棒槌沟的一个小村子,跑山的人说:“猴跳崖,上面有山洞。”

“怎样的山洞……”

“为啥叫猴跳崖,猴子才能上得去,一般人上不去!”跑山的人说,“我知道几十年前,那上面藏过抗联的伤病员……不过近年没听说有人上去。”

罗红泥跋涉半天找到猴跳崖,数十米悬崖斧劈刀削一样,陡直难以上去。有山洞的悬崖只这一处,是否藏着人?看不出迹象。他回来向支队长汇报。

“大家看地图!”戴涛展开一张地图,“猴跳崖靠近转山湖,湾子应该在这一带,说明什么?”

“说明什么?”

“童志林想到腰湾去,在这一带寻找。”戴涛推测道。

“白狼山的多处悬崖,有山洞只猴跳崖,”罗红泥说,“童志林对前妻说他住在悬崖的山洞中,还说自己是只猴子,由此断定,山洞在悬崖间。”

“假定他要去腰湾可以从渔场坐船过去,为什么攀悬崖,住山洞?”有人提出疑问。

一时没有答案。

戴涛说:“红泥你讲讲猴跳崖。”

罗红泥介绍他所见的白狼山猴跳崖,最后说:“徒手攀登上去,很难。”

“看见山洞了吗?”

“石壁长满矮棵树木,没看见。”罗红泥说。

童志林能攀登上去,警察自然能攀登上去。说不定有登崖的路,没发现而已。

“能不能找到路不好说,为了有备无患……”戴涛建议带上攀登悬崖峭壁的装备,穿上登山服,俨然是一次登山活动,正是侦查的需要。

童志林突然见警察到来,逃跑也说不定,要是一伙攀岩的人他不会逃走。

山路到了头,警察下车,他们需徒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