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厉习惯去西山晨练,回来路经八马路露天农贸市场买菜,风雨不误,几乎和钟表一样准时。
“我出去啦。”凌厉穿好晨练装,临出门前向懒洋洋在**的年轻妻子说。
妻子郭影身子慵懒眼睛却不懒,在丈夫的身上游览一遍,发现了错误,说:“衣服扣子乱串门。”
“哦,是啊。”凌厉低头见第三个扣子钻进了第二个扣眼儿,系错了位。
郭影爱说这类生动的俏皮话,丈夫经常系错位扣子,有时分不清衬衣的前后。
“看见没,衣服前后长短不一样,还有商标,商标都在前面的。”她在说一种小常识。
尽管这样,凌厉还是时不时出差儿,还出过笑话。有一天他去上班,秘书见了局长就想笑。
“怎么啦?”他感到莫名其妙,反过来问秘书。
“我觉得局长的衣服……”秘书吞吞吐吐,比划一下自己的前襟。
条件反射,凌厉也看自己的衣服,和别人在你面前摸一下鼻子,你也摸一下一样。可是,他没发现有什么不妥。他问:“我到底怎么啦?”
“局长衣服的商标……我是说,那只狐狸……”
凌厉坐上民政局长的位置,韩国金狐狸短衫是他穿上身的第一件名牌服装,还是郭影先斩后奏,买来不得不穿的。不过,妻子弄回差不多一群狐狸,休闲裤是金狐狸,皮鞋是金狐狸,腰带也是金狐狸。他说,“我成了狐狸局长。”偏偏金狐狸和他开玩笑,他穿反了衣服,那只金狐狸背面朝前,毛色发灰。他有些不好意思:“我穿反盆(颠倒)了。”
“我说嘛,还以为金狐狸褪了毛。”秘书诙谐,在局里,只有秘书敢跟局长开这种不咸不淡的玩笑,大家都知道他们有渊源,没渊源,下级谁和上级开玩笑。
金狐狸笑话发生后,凌厉特别注意是不是穿反了衣服。金狐狸没再搞错,金色的狐狸他牢牢地记住。但是,他还是不可避免地出差,袜子、衬裤什么的,左右、前后颠倒,不是什么是非,颠倒就颠倒了,尤其是衬裤在里边,也没人看见。当然他自己有感觉,有时兜屁股,那一定穿反了,他默默承受不说。
好在,郭影经常纠正他,临出屋必须校正一遍。因此他玩笑地说:“你是我的校对。”
“形象设计师。”
“我走啦。”凌厉改正了扣子,让它们回到合适的位置上,出门去晨练。
房间门关上,郭影翻了身,脸冲着墙。简装修的墙,准确说是只刮了大白的房间墙壁,用料讲究了些,是仿磁的那种。白白的一片没什么好看的,落上一只苍蝇、甲壳虫就有意思了。如果大海上没有船,只是一片水,大概就没人看海了。
她在那个早晨就这样无聊地想着,每天早晨她都有一个无聊时段,离开床她并不是懒惰的女人,一天手脚不闲地做事,在她上班的亲近小动物协会,四个人办公桌子的卫生她全包了,包括清洗杯上的茶垢。
也许是老夫少妻都是如此的生活习惯,多勤快的女人在**也变了。她曾认真地想过,没人愿意离开大树的阴凉地儿。
凌厉是郭影蔽荫的树木,近些年她更有了依靠的感觉。女人最终还不是依靠男人!丈夫比自己大21岁,如今,老夫少妻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
不指望白墙会出现奇迹,它不是电影幕布,《功夫》、《夜宴》什么的也不会放映。但是,白墙在几个夏天里,演着她心灵里的电影。片名不确定,随心所欲。有时,几部穿插映放。
在这个后来成为刻骨铭心记忆的早晨,郭影有段电影是井东的晨景。从一个角度看西山,她看到某种动物身上部件形状似的山体,此刻更雄壮挺拔,太阳用红色的光线抚摸它,使它充满**力。一两条小道通向山间,晨练的人中她看到熟悉的身影,丈夫慢跑的动作彰显生命的活力。
好像有雷声传来,声音不是来自墙壁,是窗户外边的声音。要下雨了吗?她坐起来,手牵扯窗帘,看到渐渐阴沉的天空,嘟囔一句:“他没带伞。”
雨并没立刻下来,或者说没那么痛快地下来。有时,雷也说谎。响来响去,天空也未裂开缝,雨点篷着没漏下来。
两个和着蜂蜜的馒头,一杯牛奶,一盘醋泡的萝卜皮,是凌厉的早餐。
郭影看下表,按微波炉的开关,加热食物。在此之前,她弄好红心萝卜皮,这种有着心里美的萝卜,皮脆,口感好。切它时,她故意带些瓤儿,用紫粉色做点缀。
凌家住四楼,从一至三楼上楼的脚步声中,郭影能准确无误地辨清丈夫的脚步。从7点到7点30分,有十几人次上下楼,竟没有一个是她等待的人。
“怎么搞的,还没回来?”郭影只好第三次热牛奶。
过了8点,郭影坐不住了。她要上班的,尽管亲近小动物协会不用坐班,去还是要去的,本打算今天去。
“老是不带电话。”她埋怨道。
事实上,带电话到西山也没用。通讯覆盖了全世界,就是无法覆盖西山,为此,井东市的电信部门大伤脑筋。什么卡、什么手机到西山都不好使,有那么点儿微弱信号,接听断断续续,别想听完整的句子。这是所有人去西山不带手机的原因,凌厉也不例外。
9点多仍旧不见丈夫的影子,也没电话打回来。半路给哪位朋友拉去喝早茶的事情发生过,不回来吃早餐,他会打回电话告诉妻子的。
“会不会出现意外?”郭影蓦然有种不祥之感。
前几天,民政局的一位科长,早晨离家时好好的,拎着鸟笼子到西山遛鸟,刚把鸟笼子挂在树上,眼前一黑,跌倒后再没爬起来。那只鸟在那个早晨叫得凄惨,不是鸣唱,而是悲啼,整个西山给鸟叫得吊唁大厅似的。
“人太脆弱。”凌厉慨言。
“是啊,是啊!”妻子同感,生命实在太脆弱。
不能再等了,郭影决定去西山,出门时带上两把伞。
“如果遇到一个50多岁的男人……”郭影一条腿踏进出租车,身子还没完全进来,就嘱咐司机帮他留心路上的行人,担心与丈夫走两岔去。
“您还没说去哪儿。”司机提醒道。
“哦,西山。”郭影说。
出租车开到半路,她忽然叫停车。
“你不是去西山吗?”
“那么多话!”郭影责备司机,丢下车钱。
出租车司机悻然离去。
郭影去西山半路途中下车,是她想起一件事。丈夫说他要吃青椒炒驴板肠,她说她去买,他说哪天晨练回来自己买,天天路经农贸市场,顺便买回来。
“还不是嫌我买不好。”她说。
“不是买不好,怕你不认货。”他说。
郭影承认,丈夫是小百科,知道很多生活知识。驴板肠,是传统的乡村名菜,有句谣谚:宁舍爹和娘,不舍驴马板肠。可见好吃至极。如今养驴的少了,市场上出售的驴板肠,小贩子做了手脚,用牛肠来以假乱真。一般人还吃、认不出来,郭影哪里分得清真驴马板肠、假驴马板肠啊。
“但愿他在挑选驴板肠呢!”郭影这样想,希望是如此。
出售驴马板肠的摊位前没几个人,也没什么驴马板肠出售。广告牌子上写的是牛蹄筋,牛头肉……郭影没见到丈夫的影子。
郭影穿越菜市场,遇到三五个熟人,都说没见到凌局长。整个菜市场像一根管道,她从这一端进去,再从另一端出来,日复一日,它吞吐着蔬菜和市民。
看来凌厉没被吞吐,或许他因什么事耽搁,人还滞留在西山,郭影打车去西山。
西山突然间变脸,气氛异常紧张,数辆警车封堵了进山的路口。进山禁止通行,出山受到盘问。
郭影乘坐的出租车已和司机说好,直接开到山间,直到无法再向前走为止。情况发生了变化,警察设的路障,拦截住进山的车辆。
“不能往前开了。”司机说。
“我们说好,你送我上山。”郭影说。
其实郭影也看到了警察,唠叨几句下了车。她以为车不让通行,人总可以,没走几步,给警察拦住:
“对不起同志,不可以往前走啦。”
“我去西山。”郭影说。
“西山不准进。”警察说。
“为什么?”郭影问。
警察似乎失去了耐心,说:“不准进山就是不准进山。”
郭影听出警察的语气变冷变硬,她这时才注意到站得远一点的警察背着枪,对“56”半自动步枪、“64”微声冲锋枪、“79”式冲锋枪、“85”式轻型冲锋枪枪械不甚了解,反正警察背的不是手枪。影视剧里出现这种场面就是围捕凶犯,现实生活中,她没亲眼见过动枪的场面。
“西山到底怎么啦?”郭影浅声问。关乎自己的丈夫,她首先想到凌厉天天来西山晨练,现在人可能在山上。
“你不要再问了,没事还是走开的好。”警察说,见她探问的目光,加上一句,“西山今晨发生了血案。”
“血案?你说血案?”郭影用惊恐的眼神望着警察。
“血案。”警察说。
“我丈夫在山上啊!”郭影心里一阵发紧,“他来晨练,来得很早,一个人来……”
两名警察走近,他们交头接耳,眼睛没离开郭影,说着什么,其中有一名警察还瞥一眼山间。
郭影的心一阵比一阵揪紧,本来丈夫没按时回家出现了异常,认为他应该在的地方却发生了命案,放在谁的身上都要联想很多。她的面色变得惨白,心跳剧烈,此时难说出话来。
“你怎么啦?”警察走过来,另一名警察也跟过来。
郭影用虚弱的声音说:“我丈夫在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