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仇

16

字体:16+-

骆芳没有食言,她和我签订了合同。她还给取了一个新名字,骆齐。她说,齐发这个名字太土了,你跟我姓,用你的姓作名,以后叫我做姐。

我和骆芳飞往上海与丁粉的经纪人谈好了合作计划后,用骆齐这个新名字进入《风满楼》剧组。

在《风满楼》中我扮演的是男主角叶锦程。叶锦程的身份是刑侦队长。故事内容大致是这样的:叶锦程小的时候其父为坏人所害,他立志当警察。当上警察后,疾恶如仇的叶锦程恪尽职守,办了很多大案。偏偏造化弄人,他青梅竹马的恋人石娟误入歧途,染上毒瘾,被犯罪集团控制利用。叶锦程最后不得不亲手将恋人击毙,他本人也在与罪犯的最后决战中英勇牺牲。

丁粉在喜悦演艺公司的力邀下同意加入《风满楼》剧组,她要扮演的角色是我的恋人石娟。

这个本子写得很好,很多感人的细节让我流下了眼泪。当我把剧本读了12遍以后,丁粉才从另一个剧组来到我们这个剧组。她的时间好像每一天都分配好了,她给我们这个剧组的时间是32天,她全部的戏要在32天拍完,一天也不能耽搁。

在出道的五、六年时间里,丁粉一口气拍了6部电影,5部电视剧。在报纸摊上随便翻开一份报纸,寻看娱乐新闻,丁粉的名字是常客。我关注丁粉像关注一个老朋友。

多年以后我与丁粉的首次重逢不是在《风满楼》剧组,而是在大街上。当我打的经过一家书店时,我看到拥挤无比的人群手上挥动一本本书。书店上空飘扬的大条幅写着“祝贺丁粉写真集面世,欢迎丁粉”。

丁粉来拍戏还要先忙另一桩事情——签名售书。我早些时候就看报纸上说丁粉到欧洲几个国家拍了写真集。

我让的士停下,下车穿过宽大的马路。要进入书店已经很难,书店外围的人群凭空让书店长出一个大肚子,我被隔离在这个大肚子外边。我看到一辆写着某电视台字样的小面包车徐徐驶来,车停了,跳下两个手拿摄像机和话筒的人。我盯紧他们,有工作人员领着他们往前。我跟着他们,将人群撕开一个口子。

初冬天气,观众们大都缩着脑袋,把手藏在裤袋里。坐在签名桌前的丁粉穿着一件梅红色、薄如蝉翼的吊带连衣裙,披着栗红色的长卷发。她越来越成熟漂亮了,脸上油彩发亮,星光四溢。在影迷的欢呼声中,她左顾右盼,美目巧笑。签名桌前站了两列长长的队伍,影迷们把事先买好的书递给丁粉。丁粉对每一个影迷微笑,然后签下她的芳名。有时她还会应影迷的要求,站起来与之合影。在售书时候,丁粉仍然是一个演员。

我顺着人流不知不觉流近签名桌,当我站到签名桌前,我才想到自己没买书。我对丁粉说,对不起,为了排在队伍的前头,我没来得及买书。

丁粉仍然给我一个甜蜜的笑容,对旁边站着的工作人员说,给我拿一本书。旁边的工作人员马上把书递到丁粉的手上。丁粉问我,叫什么名字?

我说,齐发——不,我叫骆齐,还是写叶锦程吧,叶子的叶,锦绣前程。

丁粉又笑了一下,迅速地在写真集的扉页上签了名,把书递还给我。

丁粉没有认出我,或许是故意认不出来。在她眼前,所有的人都是她的影迷,长得都一个样。我告诉她我叫叶锦程,是因为自从我接下《风满楼》这出戏的时候,我已经是叶锦程了,但丁粉还不是石娟。对丁粉来说演戏也许只是她的工作,却是我的生活。

我拿了书,说了一声谢谢,挤出人群。

为了等待丁粉,我们剧组成员已经赶拍了多场没有丁粉戏份的戏。丁粉一进入剧组,几乎都是我和她的对手戏。

大家对丁粉的表现都不太满意。有一场戏是石娟被要挟她的罪犯头子殴打,等一切准备就绪,丁粉突然说,导演,这场戏我没法拍,你找替身吧。说完丁粉走到一旁的凉亭休息,她的助理赶快上前给她端茶递水。

导演没有办法,让手下找来几个群众演员。有一个身态和石娟有点相似,导演决定用了。这女子却不愿马上上场,问导演,我要挨耳光,还是被脚踢?

导演说,也就两下子,又不动真格,放心吧。

女子说,打耳光要给我500元。

导演说,最多开你200,你不干我找其他人。

这女子和剧组犟上了,说不演就不演。

一班演员在等着,丁粉没事一样在边上打手机,说两句就笑得咯咯地笑。

导演急了喊,有谁愿意上?

一个40多岁的妇女举起手说,我上。

那妇女粗圆的腰身,宽宽的肩膀,再怎么取角度也和石娟差得太远了,这戏还怎么拍啊。我走到丁粉旁边说,丁粉,这场戏你最好别用替身,不然后面的戏你不好抓状态。

丁粉把手机捂住,侧头看着我说,你是谁啊?导演没吱一声,你管我?

我突然发现丁粉的两片嘴唇很薄,说话的时候牵动腮边两条上下滑动的粗筋,这样的女子怎么会是我叶锦程心爱的石娟呢?

我说,丁粉,你这样演戏很难有新突破,这样也会破坏我们两个人的默契。要演好这部戏我们就要时时想着我们的角色,你要忘了你自己,忘了你是个大明星,你是石娟,不是丁粉。

丁粉说,听口气,你是把自己当刑侦队长叶锦程了,神经病!你叫骆齐吧,谁听说过骆齐这个名字?告诉你,我跟你合作是抬举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