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利益

02

字體:16+-

“同意梁雨潤同誌的意見,縣委應全力支持這樣的行動。”縣委常委會上,全體人員都舉起了雙手。

縣委常委的這一舉手,接來的事可把梁雨潤忙慘了。然而忙還畢竟是第二位的事,更讓他內心暗暗打顫的是,一些在老百姓眼裏被視為生死攸關的事,當反映到我們的某些領導和幹部那兒後完全沒有被當作一回事,或者輕描淡寫地應付幾下甩到了一邊,結果問題越拖越贅,最後讓群眾哭天不應,叫地不靈,輕者罵娘,重者砸黨政機關大門。當有人看到群眾真的砸黨政機關大門時,他們出口就罵是“刁民造反”。君不知,一向溫和謙讓的平民,為何在你那裏要起來“造反”呢?

有道是官逼民反。其實官不公,官不正,官不辦事,民確實是要反的。

梁雨潤處理的下麵兩起民事案頗為典型。這位“百姓書記”因為懂得上麵這個理,所以經他之手,兩起分別拖了18年和32年的上訪案也就迎刃而解,被在晉南大地傳為美談。

什麽問題讓農民最憂心?什麽事對農民來說是最神聖不可侵犯的?沒在農村呆過,沒有幹過農村工作的人,是絕對想象不出來。

我當然知道。因為我在農村呆了很長時間。農民做夢都想得到的自然是土地,因為土地是他們賴於生存的基本條件,也是衡量財富的唯一尺度,幾千年來中國的農民都是這樣過來的。即使到了世界已經開始進入知識經濟的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改革開放之父——鄧小平推行的第一項政策就是滿足農民們對土地的渴望,“分田到人,包產到戶”使幾乎貧困到邊緣的中國八億農民重新獲得了解放,並且在之後的一二十年裏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至今,我們中國的社會,無論在政治領域,還是科技戰線,或者是教育文化界,不管你承認還是不承認,土地意識與經營土地的理念,一直主宰著我們的思維與行為模式。這不單是一種封建意識,把這樣的土地意識簡單地視為封建文化,是狹隘的。中國人的土地意識是這個農業大國與生俱來的,即使我們跟著整個世界的步伐全麵實現了現代文明,也無法抹去我們對土地深厚和濃烈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