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 蓉都

二十三

字体:16+-

长得一副电视正面人物形象的吴总,是省科协下属公司的法人代表。他早年在山城一家科研单位当处长,下海后本想如联想集团掌门人柳传志一展宏图,却因为各种原因,始终郁郁不得志。

吴总从前的部下,一位姓赵的研究员,对电子产品颇有研究,怀着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拿出几十年的积蓄,鼓动了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议定双方合资生产,利润对分,生产了一大堆节省能源的“生态空调扇”。

产品倒是生产出来了,可是在销售时遇到了问题,吴研究员对市场可谓一窍不通,于病急乱投医之际,奔赴成都找到吴总。他毕恭毕敬一口一声“老领导”叫得吴总心花怒放,言谈中自然恢复了几分昔日“吴处”的风范。

几顿海鲜下来,三五瓶矛台下肚,吴总大笔一挥,签下了“生态空调扇”在成都地区的总代理,之后,一千台产品从山城发到了成都。

三个月后,没有收到一分钱货款的赵研究员,不得不将自己也发放到了成都,成天追在吴总屁股后面陪笑脸。

赵研究员为追债而来,拿不出钱的吴总不甚其烦,干脆借口出差躲了起来。

人虽然躲藏了起来,不过他毕竟还不是真正的商人,没有修炼到不为情困的境界,心里老是担心一脸书生气,满眼都含着期待之光的赵研究员,因收不到钱而出什么事。而且他也不忍心昔日的部下,欲哭无泪地在成都流落。于是在”出差”的几天中拜见了实力雄厚的刘老板。

吴总向刘老板大肆描绘了“生态空调扇”的美好前景,不仅劝他买下一千台产品,而且动员他投资在郊外办厂,共同开发和生产“生态空调扇”升级产品。

刘老板是何等精明之人!他十二岁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在火车上捡垃圾积累原始资金。几年后,无师自通开始做生意。当资本金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开始在城郊结合部建立工厂,日本生产的打火机,只需在夜灯下研究一下,便会拆得七零八落,然后大胆模仿。

除了小家电产品,服装、玩具、鞋帽,小到名牌围巾,大至意大利时装,托国外的亲戚在外国人举办的时装节高价购得,由人带到成都后,连夜将其大卸八块,从里子到面料,从领口到袖口,从口袋到门襟,一一解剖,一一研究,大有疱丁解牛之精神和技巧。没有几天,引领国际时装潮流的样式已经投入市场。

商人的脑袋,算得上超级脑袋。刘老板那没有读过几天书的脑袋,则更是一般人所不能企及。曾有人说古时的妖精比人厉害,比人的智商高出了很多,可刘老板却可以称得上人精,比妖精还厉害十分。

听吴总津津乐道的谈了赵研究员的故事,听说了那一千台生态空调扇还没有推向市场,刘老板当即提出可以考虑全部吃掉这批货。但他要求先见赵研究员,并要求一定得带上那所谓高科技的生态空调扇。

自以为终于能解决老部下的货款,完全可以心理得睡上安稳觉的吴总,兴致勃勃地通知了住在新南门一家小旅店,成天以盒饭度日,眼巴巴盼着能收到货款的赵研究员,第二天到走马街的锦城海鲜大酒楼聚会。

在锦城海鲜大酒楼,刘老板要了一个宽敞的大包间,点了一大桌价格不菲的招牌菜、三瓶五粮液。并叫了三个性感的少妇陪同。

感动得热泪盈眶的赵研究员,原本不能喝酒,可是在这种场合下,也不得不充起了好汉,结果,菜还没有上完,他已经吐词不清了。

一顿饭下来,刘老板对“生态新空调扇”已了然于心。

一个月后,当外观和包装精美、打着“成都制造”的“生态空调扇”在市场上卖得如火如荼时,吴总和赵研究员,还在为一千台生态空调扇债务,打着没完没了的债务官司。

在这场商战中,秦崇山功不可没。

秦崇山在美院学的是学设计和雕塑,刘老板看了吴研究员的产品后,认为吴研究员研究出来的东西,虽然有很高的技术质量,但外形和包装则有如红牌楼一带劣的皮鞋盒,必须按市场规律做一番改革。

他将这个任务交给了秦崇山。

当科技遇到了艺术,刘老板遇到了秦崇山,外观惨不忍睹的皮鞋盒变成了精美的魔盒。

刘老板是一个讲义气的人,他没有亏待秦崇山。秦崇山拿到了一笔丰厚的奖金以后,在刘老板的支持和鼓励下离开了他。

离开刘老板,是为了开办公司的秦崇山,很快就得以结识了格桑阿姆,在格桑阿姆和他的共同努力下,旭东公司无比顺利的组建成功,秦崇山自己也当起了老板。

刘老板常常光临秦崇山的公司,给予一些关键性的指导。不到两年,秦崇山的公司,开始显露出自身的特性。

一直想有汽车的秦崇山,拥有了一辆属于自己的吉普车。

这本是一辆普通的切诺基吉普车,原本通体为蓝色,却被秦崇山涂抹得面目全非。

在艺术家笔下,这辆原本很普通的车显得与众不同。色彩的作用使它宽大,色彩的作用令它刚毅、棱角分晚。同样,色彩的作用使它蕴藏着一股霸气,给人的感觉它不是一辆车代步的工具,而是来自外星球的怪物,抑或是中世纪传说中的战车。

秦崇山的事业如日中天,公司为扩大规模,为了涉足新的领域又招来一批新员工,依然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