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合唱》巳由抗敌演剧三队和鲁艺音乐系联合排练完毕。今天晚上就要在陕公大礼堂向党中央、毛主席、向革命圣地延安各界群众做汇报演出了。冼星海吃过午饭,勿忙赶往光未然的窑洞,向他报告这一喜讯,与他一块分享这终身难忘的幸福。他刚刚走到光未然养伤的窑洞门口,室内意外地传出了《河边对口曲》的歌声。他停下脚步,隔着门缝往里一看,只见身着白大褂的大夫,俯身解开光未然胳膊上的夹板,细心地在理疗。光未然若无其事地哼唱着:
张老三,我问你,
你的家乡在哪里?
大出冼星海所料的是,大夫一边低着头细心地理疗,一边小声地答歌:
我的家,在山西,
过河还有三百里。
冼星海看着这一对极为特殊的演唱者,忍不住地笑了。此刻,窑洞里又传出光未然的问歌,以及大夫的答歌:
我问你,在家里,
种田还是做生意?
拿锄头,耕田地,
种的高粱和小米。
冼星海破门而入,三人相见一笑。冼星海伸出双手轻轻一点,光未然和大夫心领神会地看着冼星海的指挥,激动地大声唱了起来:
仇和恨,在心里,
奔腾如同黄河水,
黄河边,定主意,
咱们一同打回去;
为国家, 当兵去,
太行山上打游击,
从今后,我和你,
一同打回老家去。
三人放声歌罢,禁不住地哄然大笑起来。
“《黄河大合唱》还没有正式演出,你们就会唱了? ”
“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你的《生产大合唱》没有演出之前,延安的大人小孩都会唱《二月里来》了!”大夫为光未然绑好夹板抬起头说。
这时,窑洞外边又传来了“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歌声。
光未然深有感触地说:“听,外边又有人在唱《保卫黄河》了。我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诗,就象是封建社会的大家闺秀,音乐就象是云游天下的侠士。大家闺秀只有嫁给了云游天下的侠士。她才有可能见世面,很快被世人所知。所称道。
大夫收拾好理疗器械,打浑地说:‘如果嫁的丈夫是驻外公使,这大家闺秀似的诗,也就跟到国外去当大使夫人啦!”
“完全正确!完全正确!哈哈……”冼星海开心地笑了。作为一名艺术家,他听到对自己的作品有这种亲昵的称赞,心里自然有着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感。 当他想到今天晚上的盛大演出时,又极其惋惜地说:“未然同志,今天晚上就要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演出了,可你这位《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
“这有什么呢?我依然是高兴的玄 ”
陕北公学大礼堂的汽灯今晚格外明亮,舞台上的大幕把演员和观众分开。舞台上的合唱队,乐队早已排列就序,一个个激动地等待着大幕快些打开。台下的观众有的议论今晚的演出,有的在谈起前方的战事,还有的在猜测今晚会有哪些首长前来观看演出……这无数的窃窃私语, 自由交谈,汇成了一股强大的不协调的声浪,在礼堂中嗡嗡作响,大有冲破屋顶之势。冼星海的心情异常激动,他躲在后台化妆室里,独自面壁酿酿情绪。然而他的心情老是进入不了《黄河大合唱》的音乐旋律中。他反复地思考着,毛主席听了《黄河大合唱》之后作何评价?尤其当他想到敬仰的领袖,曾经叮嘱他通过创作实践,建立起科学的、民族的、为广大的工农兵所喜闻乐见的中国音乐学派时,他的心跳动得更快了。
礼堂中突然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担任报幕的小瑛兴冲冲地跑进化妆室,激动地说:“快里快上台“……毛主席来了,朱总司令来了,好多的中央首长全都来了!
冼星海微微地点了点头,稍稍镇定了二下情绪,拿起指挥棒,大步走到舞台的一侧,静候登台演出。
掌声渐渐平息了,大幕打开了。小瑛走到台前,声音宏亮地说: 口抗敌演剧三队,鲁艺音乐系师生联合向党中央、向毛主席汇报演出,现在开始!。
刹时,台下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小瑛借此机会向台口中央观众席上一看,只见毛主席、朱总司令微笑着在带头鼓掌。小瑛激动得两眼嚏着泪水,冲着台下鞠了两躬。等到掌声平息之后,女断有音颤抖地大声说:
“《黄河大合唱》,作词:光未然,作曲兼指挥冼:星海,男女朗诵:鲁人、萧玲!”
在又一阵的热情掌声中,冼星海手握指挥棒,风度翩翩地走到台前,向着一千多名听众鞠躬致意。少顷,转身登上指挥台,右手举起了指挥棒,举目巡视了一下乐手和歌手,象是一位威武的将军,在号令自己手下的兵丁出击似的。当他感到表演艺术家们的之光,全部注视着自己的指挥棒以后,蓦地把指挥棒用力向下一挥,乐队奏响了浑然有力的前奏曲……。
鲁人由侧幕旁边走到右台口,稍经沉思,很有感情地大声朗诵着: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拚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如果你巳经忘掉的话,那么你听吧!”
次星海双手向前一挥,合唱队一起放声唱起了《黄河船夫曲》:
划哟冲上……
鸟云哪,遮满天!
波涛哪, 高如天!
冷风哪, 扑上脸!
浪花哪,打进船!……”
这歌声和乐声,犹如**的黄河之水,一个个合唱队员恰似那船夫在战风斗雨,齐力划船;先星海宛似掌舵的躺公,在指挥着船夫齐心协力地摇桨,……。
咬哟!……
划哟冲上前!
伙伴哪,睁开眼!
舵手哪,把住腕!
当心哪,别偷徽,
拚命哪, 莫胆寒!
不怕那千丈浪涛高如山!
行船好比上火线!
团结一心冲上前!
咬的!……
哈哈……
此时,《黄河船夫曲》的音乐,还在牵动着千百听众的心弦,出人意外,戛然而止。冼星海停在空中的指挥棒,旋又朝着乐队轻轻一点大提琴奏出了宽广、深情的旋律。萧玲站左舞台的左边,感情充沛地大声朗诵:
“啊,朋友!黄河以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象征着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且崇高!”……”大刘用他那高亢的歌艰,放声唱起了《黄河颂》。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金涛拍岸,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婉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冼星海大臂一挥,收住这悠悠不散的乐曲。突然,他又神色紧张地用指挥棒向着远方一点,小号吹响了,军鼓擂动了,一曲节奏明快的战歌引子扣住了听众的心弦。鲁人站在舞台的右边,激越慷慨地朗诵:
“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象猪羊一般任人宰割:我们要抱定必胜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
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
游击健儿逞英豪里
端起了土枪洋炮,
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t
冼星海绘声绘色的指挥,把合唱队推入三部轮唱,整个舞合上显得那样欢腾紧张;台下听众也跃跃欲试,已与悠扬的旋律发生共鸣,一个个情不自架笔站起,随着一齐纵情歌唱。顿时台上台下一片歌声。从而把《保卫黄河》的歌声,推向了最**!
在暴风雨般的掌声巾,毛泽东同志、朱德总司令健步登上舞台,微笑着向演员们招手、祝贺。毛主席走到指挥台舫,紧紧地握住冼星海的双手,操着浓郁的湖衣口音说:
“星海同志,我祝:贺你的成功,祝贺《黄河大合唱》获得完全的成功!”
冼星海仰望着毛主席那兴奋的容颜,他的双眼模糊了,激动不已地说:“主席里谢谢您的称赞,我为苦难的祖国、人民呐喊得太不够了,而且,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您对我的期望!”
毛泽东同志急忙摆动着右手,深沉地说:“不:这部《黄河大合唱》,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是我们中国气魄的!它以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打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它以完全创新的中国形式,将受到每一个中国人的欢迎!星海同志!我祝愿你为伟大的抗日战争写出更多、更好、象《黄河大合唱》这样的作品来竺”
“我一定努力,去谱写新的抗日战歌。”毛泽东同志指着身边的朱德总司令,幽默地说:“星海同志里他就是我们的总司令,有着和你一样的本领。你的手一动,是千军万马似的歌声;他的手一挥,可就是惊天动地的枪炮声罗!”
朱纂司令用力握住冼星海的手,风趣地说:“音乐家同志:我们毛主席的手一挥,不仅有歌声,也有枪炮声哟!
“总司令您说得对,有歌声,也有炮声……”冼星海高兴地赞同说。
毛主席打看手势,寓意深远地说:“总司令!我们党的指挥艺术,什么时候能象星海同志这样,一挥手,全党、全军都动起来,胜利的日子就到了!”
朱德司令十分果断地说:“当前最重要的大事,就是要全党、全军都听主席您这个总指挥的!
毛主席转身向着激动的乐队队员、合唱队员挥了挥手,大声地说:“同志们!《黄河大合唱》百听不厌,你们要把它带到敌后去,让全国人民都来歌唱这首中华民族精神的颂歌!谢谢大家!况你们取得更大的胜利,为中华民族发出战斗的怒吼而奋斗!”
冼星海在兽艺音乐系任教,为无产阶级培养了大批的音乐骨千。同时,他的思想也焕然一新,于一九三九年六月十四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日记中曾写到:“今天就算我入党的第一天,可以说生命上最光荣的一天。我希望能改变我的思想和人生观,去为无产阶级的音乐来奋斗。”
一九三九年七月,周恩来副主席由重庆返回延安,在欢迎大会上首次听到了《黄河大合唱》,他激动地为冼星海题词相赠:
为杭战发出怒吼,
为大众谱出呼声!
星海同志
周恩来
三九.七.八于延安。
冼星海在延安是“连创作的黄金时代,除去完成了《民族解放交响乐芬、 《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前后还写了《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流民三千万》、歌剧《军民进行曲》,以及数以百计的抗日救亡歌曲。但是,他并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继续朝着新的音乐高峰攀登。为此,他曾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吴玉章同志当全体鲁艺学生教员集合时,说及我的努力和《黄河大合唱》得到国际上的嘉许,我听了之后, 自己自问惭愧,因为我历年想创作的作品,一方面要多产,一方面又要精炼的,一个《黄河大合唱》的成功在我不算什么,我还要加倍努力,把自己的精力,把自己的心血贡献给中华民国的伟大民族。我惭愧的是自己写得还不够好,还不够民众所需要的量!……我还要写,要到我最后的呼吸为止。我不曾忘记万桑.丹地八十三岁临死时还对我们说,他仍然写作,仍想完成他关于理查特.瓦格纳的文章!罗兰七十三岁的时候,仍想学习俄文,因为他发现俄国文学的宝藏。贝多芬临死说: ‘我不过写了几个音符……,我是什么东西呢?有什么了不起!比较他们差多了,还不该更努力么!’”
冼星海做为一名事业上的追求者,终于又告别了圣地延安,踏上了赴苏联学习、考查的征程。遗憾的是苏德战争爆发了,未能实现他向普罗科菲耶夫、格里艾尔等音乐大师们学习的夙愿,又以国际主义战士的身份,参加了苏联的卫国战争。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他创作了第二交响乐《神圣之战》,交响诗《阿曼盖尔达》,《中国狂想曲》等四首交响组曲,还有《中国生活》、数部声乐组曲、套曲、古诗谱曲、民歌”一这些都成为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颗瑰丽多彩的明珠。
艰苦的生活,永无休止的创作,终于把冼星海这样一位坚强的战士累垮了。他在克里姆林医院里吟诵着“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名诗,他是那样怀念祖国。他常满怀信心地向友人说着:“我深信我的祖国人民的胜利。我相信它的革命力量。我最珍贵的理想就是看到祖国人民的自由和幸福。”一九四五年十月三十日,‘终因病重,谧然长逝于异邦,时年三十九岁。
这不幸的消息传到延安之后,他的坟太、学生、以及热爱他的歌声的延安人民,在鲁艺举行了隆重蛇追悼大会,借以悼念冼星海的历史功绩,寄思对他的怀念之清。
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同志送了找联,上书:
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同芯致哀里
毛泽东
正如郭沫若同志在《吊星海》一文中所说的那样:
“……《黄河大合唱》却和黄河之水天上来的一样,从北方吼唱起来。这是人民的声音,使得好些人民的叛徒们听见了发生了战栗……号手又死了一个,但人民的声音是永远不会沉没的:一听吧!这就是黄河之子冼星海的心声:
怒吼吧,黄河!
掀起你的怒涛,
发出你的狂叫,
向着全中国被压迫的人民,
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
发出你战斗的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