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案今说1

2、替纣王平反

字体:16+-

大多数八零后的青年人认识妲己和纣王这两个人恐怕要从九几年,大陆热播的一部电视剧《封神榜》开始?我记得我当时正在上小学。

扮演妲己的女演员叫傅艺伟。她演的妲己可谓是妖艳非常,且楚楚动人。谈到纣王,很多的听众一定会责怪我,这还用你说,小说《封神演义》和电视剧里说得很清楚。但是那是小说上的,历史上的纣王还是很值得我们去品味一下的。

纣王的原名叫“帝辛”或“子辛”,“纣”这个词就是残忍,陷害忠良的意思,这是周武王为他起的谥号。

纣王,大致犯下了六条不可饶恕的罪行。

第一,重刑

大家都知道炮烙和虿盆,传说这都是妲己发明的。

虿盆在正史中没有记载,但是炮烙是有记载的,《列女传》上说:“膏铜柱,下加之炭,令有罪者行焉,辄堕炭中,妲己笑,名曰砲格之刑。”

明确了吧,不是象电视剧里演的把人绑在铜柱上烧死,那样太没有创意了,而是让你在烧红了的铜柱上走,然后人会因为太烫而失去平衡,掉到热碳中活活烧死。

第二,酒池肉林

在林中悬满肉,在池子中灌满了酒,让大臣在酒池里喝酒,如果喝多了,就直接泡在酒池里,活活被溺死了,也没人去救他,纣王和妲己靠这个取乐。

第三,超级**

传说妲己和纣王都是音乐家和舞蹈家,两人具有很高的“艺术细胞”。

纣王还让男人和女人都脱去衣服,赤身**在酒池肉林之间相互追逐,恐怕还有下一个镜头吧,难以启齿……恐怕这就是最早的“黄色电影”。

九侯的女儿不参与这样的****节目,就被纣王杀了,而且还连累了自己的亲族,九侯也被纣王剁成了肉酱。

第四,修建鹿台,耗费民力

《史记》上说:“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

后来皇甫谧、刘向等多位史家形容鹿台 “大三里,高千尺。”据说修建的时间就用了七年。

第五,听信妲己之言

《史记》上说:“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

《吕氏春秋》里说:“商王大乱,沈于酒德,妲己为政,赏罚无方”

吕不韦说的更厉害,那时候妲己干脆已经亲自上阵打理政事,也就是妲己正式的走上了政治舞台,纣王实际上成为了傀儡君王。这个说法非常有市场,香港版的《封神榜》和日本漫画《封神演义》都采用了这种说法。

这个描述刘向在《烈女传》中总结出了一句经典的话“牝(pin,四声,当母鸡讲)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说白了就是母鸡打鸣,该你干的活你干了,不该干的也干了!

这里有一句成语就叫做“牝鸡司晨”。也就是说该你干的活你不干,不该干的都干了。

第六,残杀忠良

纣王拒谏是历史上有名的,历朝历代都有这样的皇帝。忠臣死谏也是历史上常见的,历朝历代又都有这样的忠臣。商朝死谏的大臣就是比干。

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这是大家一个比较熟悉的情节。《烈女传》上把这句历史上最血腥的话,让妲己说了出来。

以后也再没有大臣敢直谏了。

好了,这六大罪状足可以灭亡一个国家,那些饮酒好色、抛开孕妇肚子之类的“小罪行”,就不提了。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纣王和妲己是被陷害的呢?现在,我已经找出了一些证据,可以为纣王和妲己翻案。现在让我来一条条的推翻他们之前的罪证,为妲己和纣王辩护。

纣王和妲己的第一条罪行,乱用刑罚,残害百姓

这条罪过百分之二百是后人加上去的,因为周武王在《尚书》中开列了纣王六条罪状:第一是酗酒;第二是不用贵戚旧臣;第三是重用小人;第四是听信妇言;第五是信有命在天;第六是不留心祭祀。开列了纣王六条罪状都没有这一条。

不容否认的是商朝的刑法很严重,这是沿用了夏朝时的刑罚,砍头、烹煮、醢刑(把人剁成肉酱)、车裂、腰斩、绞杀、烧死、弃市、灭族等各类残酷的刑罚。也就是说像把人剁成肉酱这种刑罚并不是商纣王发明的,而是承袭了前朝的旧制。

《韩非子》记载:“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知道孔子怎么解释这条法律吗?孔子说有道理。为什么?孔子是这么认为的,如果扬灰时恰有路人,使其满面蒙尘,那此人必定发怒,怒就会斗殴,因殴斗致罪,按当时法律要灭三族。所以,弃灰于道看来过错轻,实则重,这样的重刑很有道理。所以《尚书.康诰》也说“殷罚有伦”。

因为我自己也是学法律的,我个人同意这种惩罚上的严厉,因为我觉得人的道德实际都是用各种制度逼出来的,光有制度人们也未必去遵守,只有刑罚才能使人真正的畏惧。

相信炮烙这样的刑罚在当时是有的,只是没有这么“别开生面”而已,不像后世传的这么变态,样子估计就像《封神榜》里演的,绑在一棵铜柱上,然后“烧烤”。

至于抛开孕妇肚子的说法,晋朝之前都没有,而在晋朝,高级医师皇甫谧(他可不只是史学家)写史时,不免会犯“职业病”,演绎出妲己要解剖了怀孕的妇女和看看过冰河的行人骨骼结构的变态事件。

综上所述,我认为纣王和妲己因为刑罚过重而亡国的说法并不成立。

第二条罪行,建造酒池肉林

关于“酒池肉林”, 考古专家们在商代第一个都城,河南省偃师商城内发现规模庞大的石砌水池遗迹,证实商代帝王池苑确实存在。该水池于1999年被发现,长约130米,宽约20米,现有深度为1.5米,四壁用自然石块垒砌而成,池底内凹。专家称这就是传说中的“酒池”。

但是这不是传说意义上的大酒池,它只不过是一间皇家庄园的池塘而已。说纣王好酒,这没错,商朝人都好酒,喜欢以酒佐餐、聚众豪饮,这是那个朝代一贯的风气。从出土器物来看,商朝后期的饮酒器具明显激增,这表示饮酒这个习惯已经蔚然成风。百姓亦如此,更何况君王呢?

而且可以说当时的酒和现在的白酒不一样,度数很低,绝不足以使人乱性。

对于肉林那就更是胡说了,把肉挂在林木上,用不了两天,肉就会臭掉,招来苍蝇蚊虫,就算天天换肉,那里的味道也绝不会好闻,用一个词概括就是“腥臊恶臭”,纣王会选择这样的地方享乐吗?

只要你的鼻子没毛病,就不会。所以酒池肉林之罪不成立。

第三条罪行,**

关于酒池中男女**的说法,我觉得也不客观,这个记载最早是韩非子加上去的。其实,即便纣王让男女在沙丘苑囿里裸奔,未必就是****。古代有“欢乐谷”的遗俗,为的是解决未婚男女的婚姻问题。

周代时,也依然组织男女“奔”于桑林里。《周礼》规定:“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在一年中的某些特定季节,周朝官方就会指定某些地方作为欢乐谷,令未结婚的男女聚到此处,结识性伴侣,不必履行结婚手续就可同居。

大家想想如果是这样的话,是不是就是只许“周”官放火,不许“纣王”点灯了。

第四条罪行,建造鹿台,耗费民力

这个我不想多说,我们来看看对于鹿台的描写-----“高千丈”。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也就是说一丈就是约等于今天的170cm,千丈的建筑相当于一千七百多米高,在今天这样的建筑有几个?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一个都没有。

现在世界第一高的建筑是阿联酋的迪拜大厦,高也只有818米。

汉代刘向,把纣王鹿台的面积和高度定义为了“大三里,高千尺”,而到了皇甫谧大夫那里,鹿台的建筑高度直接被提高了十倍,达到“高千丈”的地步。泼脏水也得有个谱,超过限度反倒没人信了。反正遇到皇甫大夫这样的医生,我是不敢找他看病的,被不住就是个小感冒,他非给我说成“猪流感”不可。

第五条罪行,纣王对妲己言听计从

这一条更是无稽之谈,妲己只能算是纣王晚年生活的伴侣,谈不上言听计从,更不可能达到干涉商朝的政治策略和权利核心的作用。

倘若妲己在被纣王宠幸的那些年月之中,具有政治权力,何以有苏氏的一族人,在纣王时期并没有兴旺起来呢。

再说,商人很迷信,任何重大举措,都要求神问卜来决定,这在甲骨文中是有确切记载的,所以妲己能够造成的影响实在很小。

第六条罪行,残害忠良

比干确实是被纣王虐杀的,抛开史料,就是在甲骨文中也有记载,这是历史上的事实,勿容置疑,但是绝没有像史书上说的这么花里胡哨。

关于比干的死,历史上的演化过程是这样的。

在春秋时期,关于纣王的罪状还只限于“比干谏而死”。到了战国,比干的死法就生动起来,屈原说他是被剁成了肉酱,吕不韦的门客则说他是被剖心而死。到了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已经有了更生动的演绎,说是纣王剖开他的心是为了满足妲己的好奇心,想看看“圣人”的心是不是七窍。

史家的不负责大家领略了吧。即便是号称“不虚美,不隐恶”的太史公也不免做出杜撰的事情来。

那为什么,纣王的形象会如此的不堪呢?实际上,西周大败殷纣王,是讨了个巧,当时,商朝的军队正在东线远征,武王伐纣的时候,正好是殷商的都城朝歌最空虚的时候。

周灭商师出无名!周朝史家为了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地位,而故意将反叛说成是替天行道,抹黑纣王和妲己。

后世史家认为纣王妲己之恶,再多加上点也没什么关系,所谓“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再加上后世野史、小说中也多有附会,想象的成分。纣王和妲己就变成了今天这副模样了。

所以,孔子的学生子贡,早在春秋时期就给纣王喊冤,子贡就有点看不过去,他愤愤为纣王鸣不平,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后世言恶则必稽焉。”

现在,大家知道了,其实古人受冤枉的人是很多的,还有很多事情的真相被掩藏在了历史的迷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