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案今說1

5、殘疾人日和殘疾人保護

字體:16+-

說到殘疾人保護日,我就特有興趣和大家談談古代對殘疾人權益保護的問題。

對殘疾人權益的保護,自古就有!咱們就給先來確定一下了,古代哪些人算是殘疾人?

第一是,盲、失明,這屬於視力殘疾,先秦古籍中多用“瞽”、“矇”、“瞍”、“盲”、“眇”等單字詞來表示視力殘疾。

盲多指雙目失明;眇多指單目失明;瞽、瞍(ɡǔ)是沒有眼珠,矇(meng)有眼珠,睜眼瞎;

第二是聾、聵,聽力殘疾。生下來就聾的叫聵,可見,當時對先天性耳聾和後天性耳聾的區別已有初步的認識。

第三,喑、啞是指語言殘疾,語言殘疾是指不能正常地使用發音器官進行口頭語言交流的生理缺陷。

第四,瘸、跛、孓孑、攣嬖(bi,四聲),是指肢體殘疾。肢體殘疾包括上肢殘疾和下肢殘疾。《說文》的解釋是“孓jué,無右臂也;孑jié,無左臂也”,是指上肢殘疾。腿腳殘疾,走路不平衡謂之瘸和跛,是指下肢殘疾。攣嬖則指四肢都有殘疾。如宋朝陸遊《劍南詩稿?養生》中就提到“攣嬖豈不苦,害猶在四支(肢)”。

第五,駝、僂、佝僂、侏儒、偏死這是指軀體殘疾這裏其他的和今天的意思差不多,偏死不好理解,是指因中風引起的麻痹和癱瘓。

第六種是癡、呆、愚、疙,這是指智力殘疾。其中這個疙,則是指當今的輕度弱智。

第七種是癲、瘋、癲狂、狂疾,這是精神殘疾,這些詞語來表示精神失常之類的精神殘疾。

這些詞語的用法和現代的殘疾人劃分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出入。由此可見,古代中國人對各種殘疾人給予一定的關注,進行了仔細的觀察。古人用來描繪殘疾人的用詞豐富,能對不同類型的殘疾人進行清晰的分類。這些為後來對各類殘疾人的安撫、治療和教育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