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帝王眾多,但能稱為千古一帝的人也就這麽幾個。而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明太祖、康熙大帝這些千古一帝們之所以可以稱之為有作為的帝王,實際很大程度上與他們在中國法製建設上的貢獻是分不開的。
而秦始皇是這些皇帝中的一個另類。
論起秦王贏政掃滅六國,建立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這位帝王可以說是創造了中國曆史上諸多的第一。
比起,第一個封建王朝,第一個皇帝,第一個稱自己為朕的人,還有,他是中國第一個提出依法治國的帝王。
秦始皇依法治國,需要從商秧變法開始說起。
大家都知道,秦國強盛是從變法開始的,論秦國變法,不得不提商秧,商鞅是衛國人,戰國時期政治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衛國國君的後裔,公孫氏,故稱為衛鞅,又稱公孫鞅,後封於商,後人稱之商鞅。在位執政十九年,秦國大治,史稱商鞅變法。
其實,在這個時期,六國都在變法。諸子百家紛紛在探求強國之道,而除了秦國其他都是曇花一現。六國變法不深入,未動根本,也就是說,變法對一個國家來講是脫胎換骨,而他們的變法隻不過是換張皮而已,且對於變法中所出現的阻力,其他的學說門派根本無能為力,隻有法家的強製才能落實各項變革法案的順利實施以及順利執行,這個就不得不注意商秧的法家背景了。
商鞅年輕時好刑名之學,他聞知秦國孝公發布求賢令,便脫魏去秦,向秦孝公說明變法強國的利害,孝公聽聞衛秧所言大喜,與其他六國相比,同樣的變革製度在秦國卻能得以施展除國君的支持外,衛秧製定出來法家的嚴苟律法也有效保證了,變革措施的進行,提倡“法製大於人治”這就是“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在政治上的較早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