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一個陰冷的冬夜。
空氣硬而脆,鋼藍的天空仿佛汪著燈光的冰殼子。
若梅英將手中的繈褓丟在觀音堂門前的台階上,並沒有留戀地再看一眼,也沒有在包裹裏留下任何紙條,甚至沒有幫助嬰兒拍一拍觀音堂的大門。她已經決定拋棄她,從自己的生命中將她徹底剜除,就不打算再為她做半點安排,也無需顧慮她的生死。
何況也不需要,嬰兒雖小,哭聲卻大,嗚哇嗚哇響天震地,求生的欲望刺透了與生俱來的寒冷和無助,向世界追討一個生存的機會——然而,如果她可以預知自己一生的坎坷,也許就不會那麽費力爭取了。
觀音堂的門開了,嬤嬤走出來將她抱進去,說:“一個女孩子。”
她們用牛奶和稀粥養大了那個女孩子,把她送到北京去讀書。
寄宿,不願意她和她們走一樣的路。
“每個自梳的女人,走過的都是一條辛酸路,沒有誰是真正心甘情願的。你雖然在觀音堂長大,可是你的世界應該不止這麽大,你要爭口氣,走出去。”
她們因此不許她叫她們媽媽,而隻叫嬤嬤,以肇慶為姓,給她取名叫趙自和,隻等她翅膀一長出,就轟她飛走,不想羈縻了她。
她飛走了,在北京讀書,革命,參加運動,做紅衛兵小將,執起鞭子,掄圓了打在自己親生媽媽的身上,那是她一生中唯一一次真正與母親麵對,當年被遺棄的時候,她的眼睛還沒有睜開呢。
多少年後,當她因為瞎子琴師胡伯的猝死而想起這段經曆的時候,當她含羞帶愧地向水小宛傾訴自己的內疚的時候,她說她看到了一個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一個有罪的女人,一個受罪的女人。說這話的時候,她並不知道,那就是媽媽,她的親生媽媽。而她犯下的最大罪孽,就是遺棄女兒。
但是天性難違。即使是那樣泯滅人性的時代,即使那個被批鬥的女人那般狼狽憔悴,她還是本能地受她吸引,看到她非同凡響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