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武非攻(全集)

14.起家之地

字体:16+-

“而倘若最坏的情况真的发生,都城几乎不存在长期坚守的可能。”要骊神色黯淡,“此并非是悲观之论,在去岁遭遇大旱的情况下,都城附近的灾民数量已经远超城池的承载能力。国库存粮不足以救济全部灾民,唔,哪怕之只是救济一部分也十分艰难。和平情况下尚且如此,一旦城池进入围困状态,一旦粮食短缺,不等三桓主动攻城,我们要先不战自败了。”

“若主动出战迎敌呢?”墨翟低声问。

一旁的国君默然不语,要骊则苦涩一笑:“我滕国兵马武器装备皆落后于人,主动出战怎么可能敌得过三桓的铁甲方阵?这反倒是敌兵希望我们做的事……”

“公主的意思是,只要在下有办法破开敌军的铁甲方阵,主动出战未必不可行,对么?”墨翟打断道。

“这……”要骊一愣,再三打量着墨翟的神色,旋即严肃地点了点头,“我滕国军民上下皆不是怯战之人,若装备后勤对等的情况下,滕国兵马未必不能堂堂正正地在野战中击溃敌军——即使没有宋国帮助也能。”

“在下知道了。”墨翟心里隐隐有了数,这也是他即将要向滕国推荐的方略。

“请恕在下冒昧了。”墨翟说着站起身,大步来到要骊身边。要骊微微吃惊,但很快意识到墨翟是要借用她手边的地图,于是侧身站在了一旁。

“在下以为,国君将战场摆在都城面前的应对之策,虽不能说是昏招,但也实属自断双臂。”墨翟朗声道。此话一出,国君与要骊皆是一愣。

“烦请墨子指教。”国君客气地说道。

“指教不敢,国君请看此处。”墨翟将手指指向边境一线的三座城池。边境线上的城池是依托着南北商贸的繁荣而发展起来的,因而紧靠着两国边界,道路也最为发达便利。倘若鲁国发起攻击,边境三城将首当其冲遭受攻击。而在国君最初的计划中,这三座城池也将是率先被放弃的。

“我认为,抵抗鲁国的第一战,应当在国门之前展开!”墨翟斩钉截铁说道。

“在边境迎战?”国君略微吃惊,“可我们如何能将敌军阻挡在国门之外呢?”

“不需要将其挡在国门外,只需要让敌军无法将三座城池攻下即可。”墨翟神秘地笑笑。这下不单是国君,连要骊脸上也满是不解之色。

“三座城池彼此间相距不远,可互相呼应,呈犄角之势,分割敌军兵力,逼迫他们不得不选择分兵南下。而城池本身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一来并不消耗太多粮草,二来敌军兵力也不便展开。若是投入的兵力多了,敌军便得不偿失;投入的兵力少了,则三座城池的守军甚至可以把握战机主动出城反击。”墨翟自信说道。在他的计划中,边境三城的最大作用即在于牵制敌军动向,在敌军的必经之路上设下一道难以下咽的骨头,弄不好还能跳出来刺你一下。只要这三座城池能坚持不被攻陷,则敌军的后方将始终存在一道威胁,使得三桓无法全力发起进攻。而一旦战场形势有变,城中守军甚至可以主动出击,袭扰敌军后方补给线,进而影响整个战役的走向,可以说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计策虽好,但似乎仍旧存在一个漏洞。”国君皱眉道,“边境三城城防并不坚固,也无法容纳过多守军,敢问墨子要拿什么来坚守城池呢?”

墨翟深吸一口气,知道今晚的重点要来了。

“凭借我。”他低声说道。

“什么?”国君微微一愣,似乎没有听明白,倒是一旁的要骊迅速反应过来,嘴角微微一笑。

“真是个聪明姑娘。”墨翟在心里想。

“墨子说的是,凭借他们。”要骊眨了眨眼,“凭借墨家的力量。”

“墨家……”国君低吟着,“就是纵横家的先生所说的,与公输家齐名的机关术家族?”

这个比喻非同小可,墨翟背后不由微微冒出冷汗。不过既然话说到了这个关口,墨翟自然也不能拆自家的台,于是更为骄傲地挺直了胸膛,重重点了点头。

“正是如此。鲁国有公输家,以打造攻城器械闻名;而滕国则有我们墨家,墨家的守城机关比那公输家的攻城器械不遑多让。纵使鲁国的长矛再锋利,墨家的盾也将为国君抵挡任何伤害,力保滕国万无一失。”

“话虽如此,可墨子又该如何证明你们的能力?”国君半信半疑道。

墨翟回身看向要骊,要骊意会地点点头,似乎早有准备一般,朝殿外击了击掌。少顷,两名武卒搬着一套沉重的盔甲架子走进内殿。架子上挂着一具制式铁甲,当今诸侯各国的主力兵马皆披挂此类盔甲,只不过在滕国披挂率极低,仅有少数精锐兵马得以穿戴。

“国君请看。”墨翟默默拿出了经过墨家改良后的速射弩箭,在国君与要骊的注视下从容地装填,而后将箭头对准了远处的盔甲。

墨翟略一瞄准,旋即扣下了扳机。随着一阵急促的机括运转声,一道黑影在众人眼前飞掠而过。只听空气中传来“叮当”一声清脆的碰撞,盔甲的甲片随之四下飞溅。而待一旁的武卒上前查看时,居然四处也找不到箭头掉落在何处。

“别看了。”国君不愧是军武出身,眼力极佳,伸手朝着盔甲背后的立柱指了指。

立柱之上正钉着一枚锋利的箭羽,箭尾仍在微微晃动着。武卒们一愣,忽地感到一阵恶寒。那弩箭方才竟然贯穿了盔甲,而后又钉入立柱之中,看起来力道还未完全散发。他们不敢想象这样一枚弩箭若是击中人体会发生什么。

“这是墨家子弟的发明之一,我们称它为疾射弩,请大王过目。”墨翟恭敬地将弩箭递上。一旁的两名武卒仍是心有余悸,半晌不敢上前来接,反倒是要骊大方地从墨翟手中取过弩箭,呈递到国君面前。

“不错,不错,做功精巧,威力巨大……”国君脸上流露出赞赏的神色,“只不过,若要用来守城,只怕要成百上千地打造,才能满足军旅之需。”

“大王明鉴,的确如此。”墨翟回话道,“不过疾射弩的优势在于制造工艺并不复杂,只要有数百技术熟练的工匠,在下可以确保在一月之内为国君打造千张疾射弩。”

国君翻来覆去打量着疾射弩,眼里流露出些许思索之色。墨翟见状,继续补充道:“疾射弩不过是墨家机关中最为基础的设计。若是配合城池防御的需要,墨家还可以打造疾射弩的升级版本,我们暂且将它命名为‘开山弩’。此弩箭乃是疾射弩数十倍的放大版,装配在城头,一箭即可击毁敌军一台攻城车。”

“哦?此开山弩现在何处?可否一并为我演示一二?”国君眼睛一亮。

墨翟闻言,无奈一笑:“开山弩目前只存在于图纸之中。大王你也看见了,以墨家现有的力量,无法独立将其制造出来。”

国君一愣,很快明白了墨翟的意思,随即淡淡一笑:“墨子这是在向我提要求啊。”

“正是,大王慧眼如炬,在下实在惭愧。”墨翟叹了叹气。

“哈哈哈,无妨,无妨。”国君大笑道,又低头看了看手中的疾射弩,随即将它交还到要骊手中,“你那个墨家,现有工匠多少名?”

“三十有余,皆是熟练的工匠。”墨翟面不改色地回话道。可实际上除了三十余人的数字对上了,其余皆是墨翟硬着头破扯出来的谎话。现实是三十余人中有一小半是从来没接触过机关制造的墨者,他们的职责更多在于刺探情报和与敌人短兵相接;而剩下的工匠也很难称得上熟练,毕竟短短几个月之前他们还只是曲阜街头流浪乞讨的半大少年,即使经过在公输家的训练,也只是让他们初步入门而已。但墨家机关术的优势正在于此,它的零件制造原理并不复杂,只要经过简单的训练便能快速地上手,墨翟也从来没有将它视作独门机关的打算——毕竟他所获得的一切智慧也是来自前人的倾囊相授。

“才三十余人,的确是少了些。”国君沉吟道。接着,他猛然站起身,伸手召来了等候在门外记录国君令的起居官。

“传我令。”国君朗声说道,“即日起,升墨翟为滕国少司空,掌管滕国军马器械生产。即刻调拨精锐兵马三百,熟练工匠八百,划归墨翟指挥。”

墨翟一愣,一瞬间竟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原以为要经历一番漫长的考验才能获得国君的信任,却未曾料想,国君竟然如此爽快,当场将少司空的职位放给了见面不到一天的自己。

一旁的要骊却并不感到惊讶,见墨翟的反应,只是淡淡一笑,轻声道:“父亲说是国君,但一身的军伍气,做事雷厉风行,干净果断。既然父亲选择相信你,你便要竭力做好,以不辜负期望才是。”

“在下定当竭尽全力。”墨翟按捺住内心的兴奋之色,高声回答道。颠沛流离了这么久,他终于要有一片稳固的发展天地了,这怎能不叫墨翟激动?所有的机关术技术都他的脑子里,墨翟有这个自信,只要人力充足,他能在短时间内将遭受挫折的生产线迅速重新建立起来。

“最初收到要骊书信时,我原本料想的是, 墨子不过是颇有些技艺和见识的熟练工匠罢了。”国君笑了笑,“一开始,我本打算留你在都城,做些器械打造的活,眼下看来,是我小瞧了墨子了。”

“谢大王赏识。”墨翟生怕国君反悔,连忙说道,“但在下并不愿意留在都城……”

“所以我说的是之前。”国君微笑着打断了墨翟,“既然我已将少司空之位交予你,便是赐予了你自由行使职权的空间。你若愿意留在都城也好,若要去其他城池也罢,我都不会加以阻拦。”

墨翟正要道谢,国君却忽然脸色一沉,严肃地说道:“但我可有言在先,在鲁国的大军发动之前,我要看到滕国的兵马军备焕然一新,看到边境城池的防御安如泰山。墨子,你可能做到?”

三桓的攻击不知何时会开始,以最悲观的数字预计,留给墨翟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几个月的时间里墨家究竟能做到哪一步,墨翟自己也没法做出判断。

“墨家必不负大王重托。”墨翟深吸了一口气,郑重地接下了这个挑战。

“既然如此,滕国也将不负与墨子的约定,竭尽所能提供一切支持。”国君直视着墨翟的双眼,“这也是两个男人之间的承诺。”

“叩谢大王。”墨翟行礼道。

国君满意地点点头,又将目光转向站在一边的要骊。

“还有一件事,关于我这个顽劣的女儿。”国君淡淡说道,嘴角挂着一丝无奈的苦笑,“墨子在来的半路上,她便给我来信,说要投身墨家门下,以期磨砺自己的心性,还说早已与你有过约定。我这个孩子虽然生性好动,但并不刁蛮。她难得求我一次,我也只好应允她。还望——还望墨子对她多多关照。”

墨翟闻言微微一愣,抬眼朝要骊看了看。女孩也正打量着墨翟,忽地咧嘴一笑,露出一嘴亮闪闪的白牙,一副早有预料的模样。

“在下义不容辞。”墨翟低下回答,内心说不清是无奈还是窃喜。他不由感叹,自己大约是很难弄明白那女孩的心思了。

“在下另有一事。”墨翟忽然想起还有正事未谈,“既然已定下防御方略,在下希望这两日便启程奔赴边境,查验城防的同时布置兵力。”

“可以,我会委派一员大将跟随墨翟一同前往,他会将你的防御部署传达给守城的将士们。”国君点点头,似乎对墨翟的干劲十分满意。

“最后……”墨翟微微犹豫了片刻,“关于划拨给墨家的工匠,在下更希望自己亲自去受灾百姓之中招募。只要国君答应在下,给他们提供足额的口粮和供奉。”

“这事好办……不过敢问墨子为何如此安排?”国君不解道。

“哈哈哈,父亲有所不知,我们的墨子,早在曲阜就流传出名声啦。”准墨家弟子要骊轻声笑了笑,看上去似乎心情很好,“他向来是为下层子弟和穷苦万民而发声,立志效法那孔丘先贤,为生民立命。敢问墨子,弟子说的是也不是?”

“公主的确好记性。”墨翟也笑了笑。

“我明白了。”国君的神色却略微有些复杂,低头沉思了好一会,才答应了墨翟的要求。

三人又对墨家未来发展的细节做了一番讨论,待到墨翟向国君与要骊拜别时,殿外已是星月高升,繁星满天了。

回馆驿的半路上,墨翟几乎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恨不能立刻飞回去告诉公尚过,告诉宁吾,甚至想要写信告诉远在曲阜的高石子、石祁,告诉所有墨家弟子,他们终于要有一个家了!

但沉浸在兴奋中的墨翟不会注意到,宫殿外的高台之上,国君孤身一人默默矗立在黑暗中,看着墨翟的背影渐渐远去。直到墨翟彻底被夜色吞没,国君也没有移开过他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