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我乃最强寒门枭士

第484章 一个不留

字体:16+-

狄仁杰心中一动,急忙吩咐丫鬟们:

“快,跳进水里!”

众人毫不犹豫地脱下鞋子,涉水而过。

冰冷的感觉从脚底传来,但众人心无旁骛,只有狄仁杰回头望了一眼追来的东瀛人。

他们已经近在咫尺,但东瀛人似乎并未发现他们的行踪。

狄仁杰心中松了口气,带着丫鬟们迅速离开了溪流,继续朝林深处奔去。

秦岭大山中,一片苍茫。

侯君集与张亮带着仅存的两千手下在此暂时休息,周围是高耸入云的山脉,空气中弥漫着松木的清香。

张亮擦拭着额头的汗水,目光中带着一丝疑惑看向侯君集:

“侯君集,你说朝廷的军队为何如此行事?

他们似乎在刻意追赶我们,朝着某个方向驱赶。”

侯君集抬头望向远方,眉宇间满是沉思。

他心中明白,朝廷此举绝非简单的追击,而是有其深意。

他沉声道:

“朝廷的目的,或许是想逼我们进入某个险境,或是为了诱使我们做出某些举动。”

张亮听闻此言,眼神中闪过一丝忧虑: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

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

侯君集轻叹一声:

“我们需谨慎行事,不可轻易中了朝廷的圈套。

同时,密切关注朝廷军队的动向,查明他们的真实意图。”

他顿了顿,目光坚定地看向张亮:

“我们需利用这有限的资源,制定出最佳的策略,确保我们的生存。

至于朝廷的用意,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两人沉默片刻,随后命令手下继续前行。

在这险峻的秦岭大山中,侯君集与张亮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方能寻找到一线生机。

长安大牢内,大理寺的官员们正忙碌地审理着五姓七望的案子。

几个大唐皇家学院毕业的学生,看着这些曾经的世家子弟,眼中流露出明显的嫌弃。

“真是可惜了,这些曾经的世家子弟,如今却沦为阶下囚。”

一个学生轻叹道。

“是啊,曾经的风光已成过眼云烟。”

另一个学生附和道。

尽管他们心中满是厌恶,但职责所在,他们必须按照大唐律法,认真审理这些案犯。

“好了,我们不要再议论了。”

一个较为年长的学生开口道:

“既然他们胆敢造反,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我们只需按照律法审理即可。”

众人纷纷点头,开始认真审阅案卷。

尽管他们曾对这些世家子弟心存不满,但身为大唐的官员,他们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

整个大牢内,除了官员们的审问声,还有犯人们的低声呻吟和铁链的叮当声。

这里虽是长安大牢,但秩序井然,每个犯人都清楚自己的命运。

随着时间的推移,审理工作逐渐接近尾声。

这些犯人将根据各自的罪行,受到应有的惩罚。

而那些学生,也将从这次审理中学到更多关于法律和职责的深刻教训。

金城,陇右李氏的祖宅内,族长李维清正端坐在堂前,目光中透着一股威严。

看到两个儿子李少康和李崇信归来,他沉声问道:

“长安当下形势如何?

那五姓七望中的五家太子准备如何处理?”

李少康和李崇信对视一眼,身为东宫六率的统领,他们自然明白太子的意思。

李少康沉声道:

“父亲,太子已经下令,五家诛九族。”

李维清听闻此言,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

他深知,这是为了维护大唐的稳定和皇族的尊严。

五家意图谋反,这是对皇权的严重挑衅,绝不能轻易姑息。

“很好。”

李维清淡淡地说道:

“我们陇右李氏和皇族同气连枝,此事我们应当全力支持。

你们即刻去传达太子的命令,确保五家九族一个不留。”

李少康和李崇信齐声应道:

“是,父亲。”

随后便转身离去,准备执行太子的命令。

整个陇右李氏的祖宅内,气氛变得肃杀而庄重。

作为大唐的忠诚家族,他们必须站在维护国家稳定和皇族尊严的第一线,哪怕是面对五姓七望中的强大家族,也绝不退缩。

房玄龄府邸内,杜如晦匆匆而来,面露焦急之色。

他与房玄龄同出自豪门,深知家族荣辱与国家安稳的重要性。

“房兄,我刚刚得知太子欲对五姓七望诛九族的消息。”

杜如晦语气急促:

“此事非同小可,若任由诛九族的口子一开,恐怕大唐的贵族们人人自危。”

房玄龄眉头紧皱,深知杜如晦所言非虚。

五姓七望的五家胆大包天,竟敢在陛下昏迷之际参与造反,犯下滔天大罪。

然而,谁敢去劝说太子饶恕他们的罪行呢?

“杜兄,我明白你的担忧。”

房玄龄缓缓开口:

“五姓七望的五家犯下的是叛国之罪,其罪孽深重,实在难以轻饶。”

杜如晦听闻此言,不禁焦急地来回踱步:

“房兄,我知道五家的罪孽不可饶恕,但若是任由太子诛九族,恐怕会给大唐的贵族们带来恐慌。

我们必须想个办法,劝阻太子。”

房玄龄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明亮的光芒:

“杜兄,我有一策,或许可以一试。

我们可以联合其他贵族,共同上书太子,请求他慎重考虑诛九族的决策。

同时,我们也可以提醒太子,诛九族会给国家带来怎样的动**和负面影响。”

杜如晦听闻此言,眼中闪过一丝希望:

“好主意!

我们即刻去准备,务必让太子收回成命。”

房玄龄府邸内,房玄龄与杜如晦商议好办法,决定联合其他贵族上书太子,力求劝阻诛九族的决策。

然而,正当此时,百骑司统领青龙匆匆来到大唐皇家学院,向李承乾汇报了此事。

李承乾听闻此言,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他深知五家叛国的罪孽深重,但听到房玄龄和杜如晦打算劝说自己,内心不禁涌起一股怒火。

“他们以为自己是谁?”

李承乾冷冷地说道:

“在这个关键时刻,竟敢来劝说我?

难道他们不知道五家叛国的罪行有多么严重?”

青龙沉默不语,他知道此刻的李承乾正处于愤怒之中,任何话语都可能触怒他。

“你先退下吧。”

李承乾摆摆手,示意青龙离开。

然后,他独自一人坐在书房内,思考着如何应对当前的局势。

他知道房玄龄和杜如晦的担忧不无道理,但作为太子,他有责任维护国家的稳定和正义。

此刻的他,面临着艰难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