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我乃最强寒门枭士

第521章 结盟

字体:16+-

扶桑求援的消息传出后,高句丽五大家族都开始密谋起来。

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心思,准备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应对这一局面。

首先是李家,他们一直以来都与大唐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家族中的长老们正在商议着如何借此机会进一步加强与大唐的合作。

“我们应该趁此机会,与大唐签订更加紧密的盟约。”

一位长老提议道: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家族的地位,还可以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但是,与大唐结盟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其他家族的支持。”

另一位长老担忧地说道:

“我们需要谨慎行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与此同时,百济家族的密谋场景却是另一番景象。

他们一直以来都与百济保持着比较亲密的关系,家族中的长老们正在商议着如何联系百济,共同应对扶桑的求援。

“我们必须尽快与百济取得联系。”

一位长老说道:

“他们是我们最亲密的盟友,只有通过他们,我们才能够应对扶桑的求援。”

“但是,与百济结盟也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其他家族的支持。”

另一位长老担忧地说道:

“我们需要谨慎行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其他家族的密谋场景也是各不相同。

他们都在考虑着自己的利益和未来的发展,试图在这次事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而渊盖苏文则以他的野心和智慧,准备着迎接这个挑战,把握住这个机会。

长安,李承乾与李明轩相对而坐。

桌上摊开一幅高句丽地图,烛光在地图上投下微弱的光影。

李明轩指着地图,声音低沉:

“太子,高句丽如今的局势,实在是错综复杂。

而在这其中,渊盖苏文的名字不可不提。”

李承乾眉头微皱:

“此人不就是高建武的手下吗?

难道还有何不妥?”

李明轩轻笑一声:

“不,太子,您可不能小看了他。

渊盖苏文虽为高建武手下,但他的野心可不止于此。

他在高句丽军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手握重兵,却始终未被高建武完全掌控。”

李承乾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此话怎讲?”

李明轩深吸一口气:

“渊盖苏文一直在暗中积蓄力量,他与高句丽的五大家族皆有往来。

他想要的不只是高句丽,还有整个半岛的霸权。”

“什么?”

李承乾有些吃惊:

“他竟有如此野心?”

李明轩点点头:

“是的,太子。

在我看来,高句丽的国王高建武不过是个草包,真正值得重视的,是渊盖苏文这样的人。”

李承乾沉默片刻,眼中闪烁着深邃的光芒:

“明轩,你的意思是...”

李明轩抬起头,直视李承乾的眼睛:

“太子,我们应该密切关注渊盖苏文的一举一动。

这样的人,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李明轩指着地图,详细解释道:

“进攻高句丽,水路并进是最好的策略。

首先,从水路进攻可以利用我方船只的优势,避开高句丽的陆地防御,直接打击其软肋。

其次,水路并进可以迅速调动军队,缩短作战时间,提高作战效率。

最重要的是,水路进攻可以切断高句丽的后勤补给线,使其军队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援,从而陷入困境。”

李承乾听得认真,不时点头表示赞同。

他深知,对于战争的胜利,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

他看着地图,眼中闪烁着深思的光芒。

“不过。”

李明轩补充道:

“水路进攻也有其难点。

首先,需要拥有足够的船只和水军,这需要长时间的准备和训练。

其次,水路进攻受天气影响较大,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

因此,在制定具体的作战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李承乾听后,陷入了沉思。

他明白,战争不是儿戏,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关系到无数人的生死和国家的命运。

他需要慎重考虑,权衡利弊,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

长安城,新罗与百济的使者们正忙碌地穿梭于各个大臣府邸。

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说服大唐有名望的大臣杜如晦和房玄龄支持各自的国家,进而提升各自国家的利益。

“杜大人、房大人,我新罗国一向视大唐为楷模,深知两位大人德高望重,特来拜见。”

新罗使者恭敬地对两人说道。

杜如晦和房玄龄相视一笑,然后微笑回应:

“新罗使者远道而来,辛苦了。我大唐与新罗情同手足,自当互相扶持。”

百济使者见状,也急忙上前:

“杜大人、房大人,我百济国亦视大唐为友邦。

此次特来拜见两位大人,希望能得到大人的支持。”

杜如晦和房玄龄交换了一个眼色,他们心知肚明,这些使者远道而来,必定有所图谋。

于是,他们决定先探探使者的口风。

“百济使者所言极是。”

杜如晦开口道:

“我大唐与百济亦为友好邻邦,自当互相扶持。不知使者此次前来,有何贵干?”

新罗使者见杜如晦问起,便一五一十地将来意说明:

“杜大人、房大人,我两国希望得到两位大人的支持,为劝说太子殿下支持我们。

若能得两位大人相助,我们新罗百济必然报答。”

房玄龄听后笑了笑:

“使者所言虽好,但太子的决定岂是你们可以左右的?

我大唐自有国情在,岂会因他国干涉而改变。”

新罗和百济的使者听后脸色微变,他们心知此次拜见并未达到预期目的。

于是,他们决定另寻他法,继续说服李承乾支持他们而努力。

新罗与百济的使者眼见杜如晦和房玄龄不为所动,心中不禁有些着急。

他们意识到,想要说服李承乾支持两国,必须另辟蹊径。

于是,两人开始商议,准备曲线救国,从杜如晦和房玄龄的家人下手。

“杜大人和房大人都是忠心耿耿之人,想要说服他们恐怕不易。”

新罗使者叹了口气:

“我们不如从他们的家人入手,或许还有一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