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君集听到太子给程家长子提了一级,对于自己未来的女婿竟然也不说一句好话,顿时为难道:
“陛下,臣认为此举不妥,对于太子来说不公平。
大唐历来以战功封爵,朝廷对于建功立业者也从来不吝啬。
陛下若是赏了别人,区别了太子,只怕太子殿下会无进取之心。”
“候尚书,承乾定然不会有这样的想法。
孤如今已是太子,对于那些封赏已经毫无作用,与其封赏给承乾来浪费,不如封赏给更加需要战功的将士。”
“太子殿下……”
李承乾突然进来,这让刚才帮着李承乾说话的侯君集一下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你说太子不在,他还能帮着美言争取一下,可是太子本人都不想要,自己这么做倒是显得多余。
李承乾对于侯君集并无好感,至于父皇许诺,以后让自己娶了侯家之女,李承乾自从听了李明轩说侯君集此人天生的反骨,以后肯定会造反之后更加的不想与之结亲。
侯君集看着李承乾的眼神甚是不解,不过李承乾和他之间也没有私底下的交集,所以闭上了嘴巴退了回去。
李承乾上朝,太极殿上没有几个朝臣,但是在场的都是李世民的近臣。
“逆子,你还知道回来?”
李世民对于这个偷跑出去,回来也不找他这个父皇的逆子实在是气愤。
碍于大臣在场,李世民没有发飙,只是瞪了一眼,接着商议先前朝堂上的话题。
“大军一直盘踞在前线,也不像那么回事,不如给前线军令,撤回来吧?”
“陛下,如今正是冬季,趁着草原上突厥人正是休养的时候,臣认为大军不能撤回来,反而需要趁着这段时间,继续修筑防线,以免来年开春,突厥人再次来袭。”
李靖的话说得真实,也是眼下大唐所面临的危机。
游牧民族由于冬天需要休养,加上草原上雪厚,大雪封住了一切前往中原的路线,这时候的突厥没有机会袭击大唐。
李靖说完,队列中的一众武将都比较支持李靖的想法。
“陛下,微臣认为李将军所言甚是,如今趁着大雪封路,咱们可以借助这个机会,将前面修得密不透风,要不然来年恐迟……”
尉迟恭一介草莽都能明白的道理,李世民作为马上皇帝,怎么能不知道。
只是关中去年大旱,冬日里又是雪灾。
连年的灾祸,使得国库里的税收除去国家的必要支出之外,都不够赈灾,如今的大唐到处都是灾民,就光是长安,周围县城的百姓纷纷往长安涌入,这段时间除了前线的战事,李世民处理最多的就是赈灾。
“打仗用钱,修筑防线用钱,赈灾还是用钱。
到处都要钱,朕何尝不知道修筑防线的重要性,可是这如今的国家财政根本不支持。
朕也是有苦难言。”
李世民一肚子的苦水,眼下的大唐正是要修生养息的时候,他也想战,但是国家的财政不支持,打仗就是打经济,国家财政。
隋末唐初,国家饱经战乱,百姓流离失所。
建国不久的大唐是一个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国家。
李世民通过政变登上皇帝的宝座,成为李第二位皇帝。
面临巨大的外部威胁,尤其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突厥的威胁。
刚登基不满一年大唐就面临着覆没的危机,北方的突厥大军兵临长安。
面对突厥的大军他没有选择倾举国之力与突厥人一决雌雄,他选择了用老子的思想解决眼前的困难。
无为而治,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样的策略避开来势汹汹的突厥人。
之后的李世民选择用谈判的方式换取与突厥人的和平,不久便与突厥签订了盟约,化解了危机。
危机过后,大唐发展的重心放在了恢复生产和发展国力上来。
他召见魏征谈论治世之道,魏征建议使用“无为而治得之”对内要与民休息发展生产,对外要韬光养晦避开锋芒。
魏征的意见与他不谋而合,他果断采纳了魏征的意见。
至此,与民休息,清静无为的思想,成为大唐的国策。
无为而治的思想需要数年的发展,大唐才能恢复国力。
隋末天下动**不安,经济衰退,百姓痛苦,人们渴望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
大唐初期,为了统一仍是征战不断,没有出现百姓们期盼的安定局面。
李世民叹气。
说实话,也就是他心胸开阔,才能对大臣和民间的意见虚心接受。
这也使得朝内政治清明,历史上记载他在位期间进谏的人数众多,最著名的进谏大臣如魏征等人。
他常与朝中大臣谈古论今,谈论前朝统治阶级失败的原因和成果的因素,吸取经验总结升华。
正因为他的虚心纳谏使得国家政治清明,君民齐心。
李世民看着殿上的大臣,刚好太子也在,就道:
“诸位,这战事一事暂且放放,朕如今有意效仿汉武帝推行大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政。”
李世民说完,接着看向文臣。
李纲作为儒家弟子当即表态道:
“陛下,儒家的思想可以让人民正君臣、明贵贱,美教化,移风俗。
儒学可以维护百姓和贵族之间的等级,让臣民注意风俗教化,有利于维护陛下的统治。
微臣觉得陛下此举大善,乃圣人之举。”
李承乾脸色大变。
对于这个太傅,他是相当厌恶。
先前李明轩就说过,陛下有意在今年在国子监内改立孔子庙堂,以孔子为先生,以颜回为先师,按照祭典仪式进行顶礼膜拜。
后面更是会在全国各州县都要设置孔庙。
国子监为国学,李承乾相信不久,经过一些列父皇的安排之后,他就会学着历史上的汉武帝一样,尊孔子为宣父。
历朝选择推崇孔子的同时,一定会褒扬历代儒学。
李明轩先前说过,所谓儒学,对于帝王来说,儒学分派别,只要对国家发展有所帮助就各取其长。
对于国家的短期来说,若是推崇儒学,很快社会上就会出现尊儒崇经的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