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一片漆黑——这里就是泽庵口中那间从没打开过的房间,它位于天守阁的最高处。
在这里,时间仿佛都停止了,也听不到任何声音。
屋内,仅有一盏微弱的烛灯,还有武藏那张被烛光映照得苍白而消瘦的脸。
现在正值隆冬时节,黑色的房梁和地板都透出刺骨的寒气。在烛光的映衬下,武藏呼出的气变成了一缕缕白雾。
“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
《孙子·地形篇》摊开在桌子上。每每读到奥妙之处,武藏便大声朗诵起来。
“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己知彼,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如果眼睛发酸,武藏就用冷水冲一冲。如果灯油滴落下来,他就用剪刀把灯油剪掉。
桌子旁边,堆了一大摞书,有日文的,也有汉文的,还有佛书和国史。可以说,武藏完全淹没在了书的海洋里。
这些书都是从藩里的书库中借来的。泽庵把他带进天守阁的这间小屋之前,特地告诫他:“你要博览群书。传说古时的高僧只有进入藏经阁读万卷书,心灵之眼才得以开启。你可以把这间黑漆漆的小屋想象成母亲的子宫,你在此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重生为人。普通人以为,这儿只是一间黑暗的房间。但是,你要仔细阅读、认真揣摩,因为这些书籍都是中日圣贤们的光辉思想的结晶。至于你把这里当成黑暗藏,还是光明藏,完全取决于你的心。”
说完,泽庵就飘然离去。
从那以后,不知又迎来几次斗转星移、寒暑更迭。
武藏只能凭借冷暖变化来猜测四季的转换,他完全感觉不到岁月的流逝。但是,当燕子又飞回到天守阁房檐下的鸟巢时,他知道,现在已经是第三年的春天了。
“我已经二十一岁了!”他茫然自语道。
“二十一岁之前,我究竟做过什么呢?”每每想到这儿,他就惭愧不已。他会摩挲着鬓角的头发,直愣愣地坐上一整天。
啾啾、啾啾、啾啾……
天守阁的房檐下,传来燕子的呢喃声。它们飞越重洋来到这里,就是为了迎接春天。
在武藏被幽禁的第三年的某一天,泽庵突然到访。
“武藏!有进步吗?”
“哦……”武藏就像见到了亲人一样激动不已,他上前抓住了泽庵的袍袖。
“我刚刚游学回来,现在正好第三年了,我在想你在‘娘胎’里也长得差不多了吧!”
“您的大恩大德,我无以为报!”
“报答……哈哈哈!看来你已经充分掌握了正常人应有的说话方式!来!今天就出去吧!拥抱光明,到尘世中、人群里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