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胜清·宫本武藏后传(套装共2册)

十字旗 01

字体:16+-

细川军渡海到天草的同时,锅岛、立花、有马的军队也出动赴岛原,并与岛原领主松仓会师岛原城(现在的岛原市)下迎接幕府的征讨使板仓重昌。大军凡二万人。

“百姓的暴动有什么了不起!”

意气飞扬的板仓重昌率领大军一举攻向原城。

重昌命锅岛打先锋,但领主松仓长门守却请求说:“事情发生在我领土上,请由我军任先锋!”

重昌遂改令锅岛担任高冈地区的先锋,松仓任海边地区的先锋。

二万大军分海陆两路南下,逼向有马村的原城,但重昌及领主长门守等看见原城时,都不禁发出了惊呼声。

据闻,原城本是一座只留下石墙的已毁古城,但现在除城门外,还有一两座天守阁,已是一座高耸坚固的城堡,处处飘扬着染有十字的白旗。从附近各村收集的情报判断,固守城堡的叛徒达三万人,弹药、军粮也很充分。

十二月十日,以松仓军为海滨地区的先锋,锅岛军为高冈地区的先锋,有马及立花随其后将城堡团团包围,发出喊声。城兵毫不畏怯,激烈反击。攻城者伤亡枕藉,只得后退。

十一日及十二日又重整旗鼓进攻,结果仍然后退。本想一举攻陷城池,想不到竟如此艰难。

反之,城内暴徒却意气昂扬,认为预言应验,基督之世已将来临。首领是天童天草四郎时贞,环绕着他的参谋是芦冢忠右卫门、赤星主膳、会津宗印等十三名浪人,他们以四郎为中心召开军事会议。

又,步兵首领由大藏忠次、有马龟之丞、山田右卫门等十浪士充当,以五千人固守二丸;固守出丸的则为田岛刑部率领的三千人。大江口则由大矢野作左卫门率领附近五村的一万五千人防守。

此外还依法设立武者奉行、普请奉行、使番、夜回番头(15)、旗奉行等吏员,固守城池。板仓重昌等最大的误算是将这些暴徒看成一般老百姓,其实统领天主教徒的实是灵巧老练的浪人。

于是,久攻不下的征讨军每天开会,虚度了十多天。

对于大名军的久攻不下,德富苏峰在《近世日本国民史》中曾论述道:

一般而言,日本武力在前后七年的朝鲜(16)之役中已枯竭。肥原之役,东西两军虽奋力作战,其实已是强弩之末,至大阪之役尤甚。东军中,胆怯退缩者为数不少,奋勇作战的只是无所依凭的浪人。岛原之役是德川幕府最后的战争,究其实乃是不需要战争者的战争,爱惜生命者的战争,他们所以不能一举攻下原城,与其说是叛徒势力强大,毋宁说是征讨军势力薄弱。

这一批评可谓一针见血。武力如是薄弱,正可说是社会已逐步走向太平的证据。暴徒不管多杰出,终究是一个小地方事件,不像关原之战和大阪之役,一藩之命运全由此决定。该地的松仓姑且不言,其他各藩自初即抱着轻松的态度,只为获取功名利禄而出兵。

结果,序幕战的攻城完全失败,于是各藩军重整旗鼓,于十二月二十日掀开总攻击的火盖。这次也暴露了联军的脆弱,各藩为功名与面子而互争,终至作战计划无法付诸实施,而遭惨败。各藩只一味责备他藩,因而导致意想不到的混乱,军队的统率遂成为严重问题。

先是幕府已借相继而来的情报,认识了事件的严重性,发觉:“要统率九州粗犷的大名,收拾事态,非派遣更强有力的人物不可!”

于是以松平伊豆守信纲、户田左门氏铁为上使,兼程往赴岛原。

因此消息震撼最大的是板仓重昌。

“得将军信赖,担此大任,拥三万大军,竟无法攻陷一孤城,始有此次上使之任命。以武士而言,我有何面目生还江户?这次决以性命相搏,非攻下原城不可。”

板仓重昌满怀悲壮,翌年(宽永十五年,一六三八年)元旦开始了第二次总攻击。

这天,西北风凄厉,飞沙走石,难以逆风行走。黑暗中,各军悄悄逼近城墙,待黎明全军一齐攻城。

但是,这次期以必胜的元旦总攻击仍告失败。致败主因在于作战策略不能互相统属。全军本拟利用强风悄悄接近城墙,而后以上午八时为期,同时发动攻击。

但有马兵部大辅忠赖想抢先立功,于上午四时已杀至前门的墙边。选择这一天做总攻击日,主要是因为这一天是元旦,城里的士兵可能疏于防备,但不知何故,城兵却已听说这一天会攻城,正等待得有点不耐烦。

墙上推下了大木头与大石头,并放箭放枪,有马军瞬间被杀了千余人,遭受痛击而后退。其他军队在黑暗中听到呐喊声,却因预定时刻未到,而按兵不动,使有马军败得难堪。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终于到了预定攻击的八时,以锅岛为先锋,全军朝城门发动总攻击。可是,意气高昂的城兵奋勇作战,大开城门出击,征讨军大感意外而溃走。

板仓重昌挥动指挥刀,命令松仓道:“快回军先行!”

也许枪声厉害,无人敢继续推军前进。重昌只好奔至有马本营,但有马因拂晓之战,伤亡甚众,不肯反击。锅岛军此时亦阵亡两千多人,无力反扑。立花自初即有不满绕至后门,袖手旁观正门的激战。

重昌悲愤得扭曲了脸。

“既如此,只好由我领先……前进!”

重昌高喊往城墙策马直冲。见此情景,副司令石谷十藏及部下三百人跟随其后。拼死的重昌主从拨开弓箭,直冲向城堡的石墙。城兵见是总将,便纷纷出战,重昌手下勇敢善战,直逼石墙。

就在这刹那,石墙上投下的岩石,落到重昌头上,把头盔击坏。重昌倒下又迅即站起,正想爬上石墙。突然,一颗狙击弹飞来,穿越了他的胸部。

家人赤羽源兵卫、北川又左卫门、小村九兵卫奔驰而至,抱住重昌。重昌凝注城堡,叫声:“真遗憾!”便气绝而死。

松平伊豆守担任平贼上使,于宽永十四年(一六三七年)十二月三日从江户出发,十六日到大阪,十八日令人从大阪运输攻城用的大炮,十九日亲率从大名征调来的多艘军船,离开河口。

二十七日到达长州下关,次日渡海至丰前小仓。小笠原信浓守(忠真)当时仍在江户,由家老宫本伊织出迎,报告岛原的战况。

接着到了肥前寺井,正月二日欲渡岛原,因强风遇阻,至三日晨始抵岛原海边。在此得知元旦的大败与板仓重昌的死讯。四日,船抵有马,眺望原城。

另外,江户阁老接获重昌阵亡消息后,始为事态之严重而惊,乃下令留在江户的九州大名归藩,将军一一召见,加以鼓励。

谒见时,将军家光问小笠原信浓守道:“不在藩时,主持藩政的家臣是谁?”

“宫本伊织。”

“什么,谁是伊织?”

“是新聘用的人才,宫本武藏的养子。”

“你不在时,无论何事,都可无虑吗?”

“是的。”

将军与信浓守对答后,都莞尔笑了起来。这段对话是小仓藩古传说集《效颦集》中的插话,由此可见信浓守对伊织的信任。

细川忠利晋见时,家光趋进说:“信纲(伊豆守)已赴岛原指挥全军,但九州各大名,所能信靠者仅君一人。事实上,你是总将,望能速平贼徒!”

“承命!定不忝所托!”

忠利感恩退下,正月十二日离开江户,踏上归藩的旅途,二十五日安抵熊本,听长冈佐渡报告。

忠利对自己不在时,一切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甚感满意,对捕得四郎母亲更觉欣慰。

“佐渡!”忠和端坐问道,“武藏还在小仓吗?”

“是。”

“速遣使到武藏那里。”

“遣使?”

“要使者请武藏前往我在岛原的本营。”

“是,遵命速办!”佐渡会心地微笑着说。

细川忠利即日由河尻搭船,于一月二十六日抵岛原本营。而聚集在大矢野的大军两万八千六百多人,由光尚率领,已于一月四日渡海至岛原,归松平伊豆守指挥,代板仓担任攻击城门的任务。

伊豆守到本营时,鉴于兵力不足,要求岛津、黑田、小笠原等雄藩派兵支援。岛津遣兵一千人,黑田遣军一万八千人支援。小仓的小笠原家也不待主君归藩,正月十六日以伊织为统帅,率军六千人参战。

从小仓到岛原,势须经过黑田、锅岛等藩的领地,因而有种种不便之处。但深谋远虑的伊织,已事前取得谅解,并在各停驻所预备了军粮,故能昼夜兼行,顺利通过,迅速赶到本营。

这时,武藏仍留小仓。他只是伊织的养父,与小笠原家并无公开关系。以局外人身份参加公家的军事行动,于理说不过去。

当然,伊织的破格任用,乃因背后有武藏支撑,所以武藏希望伊织能独自展现自己的本领。

“父亲,有什么须注意的吗?”

伊织启程时,向武藏征询意见,武藏只说:“没什么可说。尽力为之。”

伊织自己也充满自信。

“谢谢父亲。”伊织低头致谢,接着放低声音问道,“如果在那里遇见由利小姐,该怎么办?”

先前,与市已来函告知,公主已飘然前往岛原。

武藏抬眼说:“公主大概会贯彻初衷,去拯救在战祸中彷徨的孩子。”

过一会儿,他又说:“但这也要有个限度。不久,她也会被逐出岛原。如果公主还有意活下去,我想,肥后熊本才是她最后寄身之所。”

“好,我就这样劝她看看。”伊织说完后,松了一口气。

伊织率军启程后五六天,信浓守忠真从江户回到城里,武藏即时晋见。忠真侯也很了解武藏的身份,他只对武藏说:“武藏,这是久已未见的会战。如果你愿意,不妨去看看。肥后的忠利侯也决定亲临战阵。细川跟我藩不同,是岛原的邻国,很可能是军队的主力。多年未见,到本营去看看他,未尝不是好事。”

忠真侯说完话便启程赴岛原。

武藏是武人,又是活在这个时代的人,对岛原之乱当然不会不关心。可是,他毫无意思为试练自己的兵法而到战场去。战争是一种政治现象,而他所探求的却是现象底层的事物,亦即超越生死、超越胜败兴亡,俨然存在的某些事物。

所以,他纵使对藩士们的一举一动满怀兴趣与关心,也未想到岛原一行。可是,过了四五天,武藏突然接到佐渡的来信,使他内心不由得热了起来。

信里首述肥后藩的严重立场,接着写道:

务请赴岛原,与殿下一晤。此非佐渡一己之意,乃殿前意旨。

“好,那就走一趟吧!”武藏当场决定。其实,武藏从忠利的语意中已察知,此战,细川藩已处于他藩无法相比的严重立场,因而,对忠利的心境极为关注。

武藏即日从小仓出发,正月二十九日抵达原城外有马的细川阵地。是临时搭建,用木板围成的军营。他立刻晋见忠利,两人已四年未见了。

“是武藏。”

“噢,武藏,等你好久了。”忠利喜形于色。因在营中,他身穿胄甲,坐在板凳上,左右并坐着同样全副武装的寄之等武将与近卫武士。世子光尚在别的军营,不在身侧。武藏抬眼注视忠利的脸。据说,以前生过病,现在倒精神奕奕。

“尊体健康,至感欣慰。”

“嗯,你的精神也很好。”

“谢谢……”

“各位,这是武藏,是我特意邀来的稀客。各位,若有兵法及其他方面的问题,可尽情请教。”

武藏静静地环视一座,致意道:“请多指教!”

寄之及其他重臣大多认得,但年轻的近卫武士多是第一次见面,各人都张大眼睛望着武藏。

“武藏,你看我军中的情形怎么样?”

忠利觉得武藏的眼睛在探察,便问道。

“气宇轩昂,必胜无疑。”

“嗯,真的如此吗?我虽然前几天才到,但已看出他们各位都意气高昂,心志坚定。”忠利似乎非常满意。

这时,寺尾新太郎出现了。他已注意到武藏,却先单膝着地,向忠利复命道:“新太郎参见。卑职已将四郎母亲及家人,共四名送至伊豆守殿下本营。”

“辛苦了。一路都很老实吧?”

“是的,看来颇有感情,毫无慌张之色,并不时对本藩之温情厚意深表感谢。”

“嗯,虽是暴徒的家人,若不反抗,即应加以妥善处置,这是伊豆守殿下的方针。你们能以温情相待,我深感欣慰。”

忠利对此事很表满意。

“惶恐之至!”

新太郎两膝着地,平伏叩头。

“新太郎,过来。武藏来了哪!”

新太郎趋进向武藏行礼。“师傅,您好!”

“看来,你精神还满不错的哪!”

“是的。师傅,您也来了。”

“我是来参观的。呵,不,是想来看看殿下和你们的……家人可好?”

“都很好。这次也把求马助带来了。”

“哦,求马助……几岁啦?”

“过完年,是十四岁。”

“第一次上战场吧?”

武藏眯着眼问。忠利开口说:“新太郎,求马助是你的长子?”

“是的。”

“把他叫来,我要祝贺他初上战场。”

“是。”

新太郎感动地离去,不久就把求马助带来。虽然只有十四岁,却已长得相当魁梧,是个容貌端庄的美少年,身披绯色皮条的甲胄。

忠利开口说:“求马助,抬起头来。”

在入口处平伏于地的求马助,缓缓地把头抬起。

“到这儿来!”

求马助毕恭毕敬地往前行。

“新太郎,跟你少年时期长得一模一样哪。”

“惶恐之至。”

“求马助,会战即将开始,你可要立个大功,以庆祝自己初上战场哦!”

“是。”

“但,可不能急于立功,乱冲盲动呵。”

“是。”

“求马助,你认得武藏吧?去见见。”

求马助转身向着武藏。“师傅!”

“哦,你还记得?”

“是的。”

“你长得好高啰。兵法是向父亲学的吗?”

“是的。是向父亲和姑姑学的。”

“呵,是阿松吗?”

武藏已经很久没提到阿松的名字了。别来已有十多年,却显得特别亲切。她比一般人美丽,又如青年一般刚直,而且是个抱定独身主义的女中豪杰。她一直照顾阿通至死,也亲眼看见悠姬去世,跟武藏有特异的因缘。

“松小姐虽然是女流,却也是一个杰出的兵法家。你看来也很强。从今晚起,我住在你的军营里。此后,我教你兵法。”

武藏用目光抚慰着求马助,并鼓励他。

“是,师傅。”

求马助高兴得脸颊泛出红晕,兴奋得眼睛闪烁有光。

忠利也高兴地微笑道:“求马助,如果你初战立了战功,就任你做我的侍童。”

“谢谢殿下。”

父子为忠利这一席话,两手伏地叩头感谢。

武藏又加上一句:“我相信,求马助一定会担当重要职务。”

就武藏来说,这已是最高级的褒奖之辞。他似乎很喜欢求马助。

武藏见过忠利,便赴小笠原的军营拜望忠真。

“哦,你竟来了?是忠利殿下邀请的吧!”

忠真说破了武藏的心思,微微一笑。

“诚如尊言。”

“我这里有伊织,你可以尽量帮助忠利殿下。”

“惶恐之至!”

武藏很了解忠真对自己的情意,但对伊织深获君侯的信赖更觉满意。伊织也非常高兴父亲到了岛原。

武藏对伊织并没有特别交代的话,遂告辞回到新太郎的军营。入夜后,以山东、野田、宫胁等以前所谓的武藏五人团领先,其他认识的人都一齐来见武藏。以绘画出仕的矢野三郎兵卫吉重(幼名三十郎)也在其中。

武藏跟他们闲聊时才知道,以前的门徒小河权太夫已出家,法名露心。

夜深了,众人皆已归去,只剩下武藏与新太郎父子三人。这时,伊织独自来见武藏。

自出兵以来,伊织还未见过新太郎,彼此互道久别后,伊织对武藏说:“父亲,今天派家臣去勘察城外的村庄与地形,据他们报告说,有个类似公主的女人住在附近村里。”

“噢!”武藏的表情有点惊讶。

“松山主水似乎也跟细川军一道来了。寺尾先生,对不对?”

“是的,还未向师傅报告……刚才所说的公主是不是指由利公主?”新太郎问道。

“是的。富岳那伙浪人在品川埋伏等待我们的那一天,由利公主跟森都离开了江户,直奔长崎。”

武藏扼要地叙述公主的动向。

“在这之前,公主确能顺利地依照她的理想发展。但是,去年十月,岛原的天主教徒杀进公主的孤儿院,带走了孩子。森都也被杀了。”

“森都被杀?”

“是的。虽然已年近七十岁,却始终坚持他那怪异的信念。他无所依恋,握着公主的手,安详地瞑目西归。”

“呵,原来如此……”

“而且,公主也被奉行驱逐出境。不过,公主意志坚强,她可能是为守护孤儿才到岛原来。”

“师傅,您是说在此地守护孤儿?”

新太郎有点怀疑。伊织低声说:“幕府法令规定,举凡基督信徒不论年岁多么稚幼,一律处刑。据说,目前,松仓与寺泽军正搜查各村,凡参加暴动不在家的天主教徒家房屋一概焚毁,妻子均逮捕处斩,因而从公主的信念与脾性来说,她很可能是要守护这些天主教徒的家人。”

“说的不错……”

新太郎深深点头。伊织接着问新太郎道:“寺尾先生,肥后所捕的天草四郎的母亲与家人已送到本营了?”

“是的,我刚才把他们送到本营。因为是我在天草大矢野岛逮捕的。”

“是你?”

“是的,但引导的却是松山主水,三斋侯推举他做密探,事先到了天草。”

“密探?他真是最适当不过啦!三斋侯确有见识。”武藏脱口说。

新太郎微笑着说:“我跟他已有二十多年没有见面,他越来越令人讨厌。不过,很懂得收买人心,在八代、熊本都颇受欢迎。”

“他本可借此老老实实建立自己的地位,但他却不务于此。他的兵法属第一流,也有纯情的一面,思想却很龌龊。”

“师傅好像说过,主水心怀叵测,有害人之心。”

“不肯面对人生,唯计谋是尚,而又野心勃勃,害人之心由是萌生!”

“父亲!”伊织插口说,“主水那厮若知道我们在这儿,由利公主也在村里,他也许又会耍点花样。”

“嗯,很可能。真是适逢其会。”武藏说完,哈哈大笑。

攻城军的统帅松平伊豆守毫无攻城野战的经验。关原之战时,年纪尚幼;大阪之役又正在江户出仕家光。

但以家光的宠臣、阁老之一员来说,伊豆守声望十足,足以指挥九州粗犷的大名。他素有“智慧伊豆”之称,策虑深远,足智多谋。他自初即尽量收集武器,集中兵力,以期万全。狂热信徒三万人固守城池,攻击者却有十二万精锐大军,不战已足挫敌方锐气。伊豆守希望尽可能不费一兵一卒,而使暴徒屈服。然而,城兵虽为大军所围困,却能毫不为之所动。他们相信神父的预言,视四郎为不死之天使,而有必胜之心。

武藏访忠利,住进新太郎军营的当天深夜,伊豆守在本营的居室,遣开家臣,身着家居之服,独自沉思。他正在考虑如何利用今天被送到本营来的四郎母亲及家人。

伊豆守自言自语道:“若再继续进行无益之战斗,固守城池,便斩你母亲首级,并审问叛徒家人,一一处斩,绝不宽待。若迅速开城投降,你母固不待言,即使是罪魁本人,也可谅年纪尚幼,从宽处置。”

伊豆守前思后想,觉得这方法最能收效。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慌乱的脚步声,侍卫的年轻武士和全副武装的家臣,跪伏入口处。武装的家臣说:“报告!有个可疑的女人潜进军营,故加逮捕,该女申言欲见大人,请大人定夺。”

“什么,有妇人要见我?……问她是什么人。”

“她说与大人认识,名叫足利由利。”

“由利!”伊豆守露出复杂的目光。伊豆守非常赏识由利公主的才智,故利用她到长崎来收集天主教徒与贸易商的情报。公主经营白百合寮也得到伊豆守的谅解。但要排除奉行神尾与松仓之异议,以支持公主,又为当时政治情势所不许。再者,从公主倔强的脾性,他知道利用公主也有限度,所以听从其他老中的判断,而在驱逐令上署名。

不过,伊豆守对公主,现在仍未丧失厚待之意,略加思索,当即吩咐:“把她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