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撒旦:伊斯蘭教極端激進分子對美國的稱呼。——譯注(本書中注釋如無特別說明,均為譯注)
[2]薩伊德(shahid):《古蘭經》中意為見證者,也用於指代殉教士。
[3]黎德壽(1911—1990):越南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1970年2月開始在巴黎與基辛格秘密會談,後任巴黎和談越方首席代表春水的顧問。
[4]阿亞圖拉·霍梅尼(1902—1989):革命家、政治家,1979年領導伊朗革命推翻美國支持下的伊朗王巴列維政權,成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開國領袖。
[5]綠色貝雷帽:美國陸軍中規模最大的特種部隊,真正的名字是美國陸軍突擊隊。
[6]法塔赫: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的簡稱。
[7]黑九月:巴勒斯坦激進組織,策劃實施過震驚世界的慕尼黑慘案。
[8]紅色旅:意大利極左翼恐怖組織。
[9]薩拉菲斯特:伊斯蘭教的一個極端主義教派。
[10]謝赫:阿拉伯語中的一個敬稱。
[11]印沙安拉:阿拉伯語,“如果真主意欲”。
[12]卡菲勒:在伊斯蘭教用語中意為“不信教者”、異教徒。
[13]毛拉:在伊斯蘭國家和地區,毛拉是對知識分子的尊稱,相當於漢語的“先生”。
[14]普什圖語、達裏語:兩種語言均為阿富汗語言。
[15]沙伊赫考特山穀:位於巴基斯坦東北部。
[16]馬紮裏沙裏夫:位於阿富汗北部,鄰近烏茲別克斯坦邊境。是阿富汗北部最大的城市與交通樞紐和商業、文化中心。
[17]格雷·福克斯是Gray Fox的音譯,意思就是“灰狐狸”。
[18]南瓦濟裏斯坦:位於巴基斯坦西北部與阿富汗接壤的一片山區,地理條件複雜。
[19]公元639年,伊斯蘭教第二任哈裏發歐麥爾,為紀念穆罕默德於622年率穆斯林由麥加遷徙到麥地那這一重要曆史事件,決定把該年定為伊斯蘭教曆紀元,並將伊斯蘭教曆命名為“希吉來”,在阿拉伯語中有“遷徙”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