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元璋的亲戚中,有两个人最能打仗,而且不是一般的能打:一个是他的侄子朱文正,另外一个就是他的外甥李文忠。朱文正当初守江西南昌,迫使陈友谅在鄱阳湖和朱元璋决战;而李文忠在军事上的贡献更大于朱文正。
李文忠很早就跟随朱元璋了,朱元璋在滁州崭露头角后不久,李文忠就投靠于他。之后,在各大战役中,都有李文忠的身影,他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对朱元璋毫无私心的忠诚,以火箭般的速度飞升。朱元璋建立明帝国后,北伐元王朝的战役开始,李文忠又在北方战场屡立奇功,朱元璋甚至说,李文忠之功不在北伐军总司令徐达之下。
李文忠不但在军事方面才华横溢,在政治方面也是独具慧根:朱元璋在和中书省的几个宰相斗智斗勇时,李文忠就多次提出把他弄进中书省,让他去摆平那些个宰相。朱元璋起初觉得中书省已经乱成一锅粥了,再让李文忠进去,中书省非鸡飞狗跳不可。直到胡惟庸案爆发的两年前,他才终于同意李文忠和李善长同时进入中书省担任要职,其职能相当于宰相。
可李文忠向来自诩的政治才能还没来得及展露,胡惟庸就被朱元璋干掉了。当时担任帝国军事部门大都督府一把手的李文忠认为属于他的政治时代终于来临了,就迫不及待地向朱元璋请求由来他兼任中书省左丞相。
朱元璋让他不要胡思乱想,因为他觉得中书省是个不祥之地,决心不要了。废掉中书省后,李文忠还没有反应过来,紧接着他的大都督府也被废除。朱元璋将大都督府分为五部分,称为“五军都督府”。每一府都有一名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
李文忠的权力瞬间被削弱了,这让他极不舒服。不过舅甥关系还算融洽,李文忠依然受到朱元璋信重。当时,全国各地已开始出现官逼民反的叛乱,李文忠还亲自带队跑到甘肃洮州去削平了少数民族的造反。
1382年,李文忠凯旋后,朱元璋还特意找他谈话,说:“为了稳固老朱家的江山,朕想设置特务机构锦衣卫。”李文忠对朱元璋说:“您废中书省、大都督府和御史台,如今又要设置锦衣卫,不知天下人怎么想?”
朱元璋很生气地说:“你不觉得有些狗官就是不老实吗?正经的国家机构怎么能搞得定他们。我设置锦衣卫,就是希望用非常手段来处理非常之官,让他们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
李文忠当然明白锦衣卫是个什么组织——它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直属皇帝的组织,它可以绕过国家法律,直接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讯、判决和处决。这种机构,如果掌控在好人手中还好;但如果被坏人利用,那将是灾难。
于是他自告奋勇地推荐自己说:“我愿意当这个负责人,为您分忧解难。”
朱元璋摆手说:“你误会了。你干了一辈子打打杀杀的工作,也累了,该歇歇了。我有个好工作给你——你去国立大学(国子监)当校长吧。”
李文忠恨不得骂娘,但皇上可是他娘的兄弟,这种娘还是骂不得的。李文忠很不开心地走后,朱元璋陷入沉思:对于李文忠,他是心怀感激的,如同对徐达、常遇春这些为他出生入死的将军一样,他视李文忠为大明的支柱。不过和对徐达、常遇春等战将的态度不同,李文忠让他有种说不清的焦虑感。
李文忠是武将中的政治天才,也是政治天才中的无敌战将,这样文武双全的人,朱元璋对其心怀忌惮。所以他把李文忠安排到一个大学校长的位置上,其实是想让他安享晚年。问题是,李文忠此时才四十多岁,离晚年还早着呢。
他在皇宫中胡思乱想时,李文忠回到自己家中,也开始胡思乱想。想来想去,他就想到了“飞鸟尽,良弓藏”这样的句子。不过,他的性格让他从不会杞人忧天,所以只想了一会儿,就跑去读书了,他要为下一个职务——国子监一把手——预习功课。
李文忠在家里温习功课时,朱元璋迎来了一位从遥远的大西南来的客人,她就是贵州宣慰使奢香夫人。朱元璋在建国后就开始觊觎控制着云南的蒙古人,而若要进入云南,有一条捷径就是贵州。所以在解放贵州后,朱元璋千方百计维护着与贵州人的关系。
奢香夫人是当地土著,朱元璋派去的官员飞扬跋扈,瞧不起当地土著,时时刻刻想着逼反奢香夫人,然后通过镇压她来获得丰厚的回报。可奢香夫人有高度的政治智慧,她并没有中计,而是亲自跑来南京面见朱元璋,说出她和明帝国官员的矛盾。
朱元璋告诉她:“朕可以为你出这一口气,干掉那个官员,但你能为我做什么?”
奢香夫人回答:“我愿意为您发展交通,促进贵州和中原地区的联系。”
朱元璋想了想,没有立刻回答。后来他去国子监转悠,遇到李文忠,把这件事说给他听了,并且问他:“用一个帝国的官员换一条进入贵州的路,合适吗?”
李文忠不假思索地回答:“如果是狗官,合适;如果是清官,不合适。”
朱元璋说:“我看这个官员八成是狗官。”
这次聊天后,朱元璋对奢香夫人说:“我答应你的条件。”
奢香夫人回到贵州后,发现那名官员真的不见了,不知是朱元璋把他宰了还是把他调走了。奢香夫人为了兑现诺言,开始在贵州各个交通要道修建驿站,这就是闻名中国的“龙场九驿”——龙场驿、陆广驿、谷里驿、水西驿、奢香驿、金鸡驿、阁雅驿、归化驿和毕节驿。
龙场驿在1508年迎来了一位戴罪的驿站负责人,他后来在此创建了一门学说,最著名的观点就是“知行合一”,后人追溯这门学说为“阳明心学”。这个人就是王阳明。
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李文忠,当然不会预料到因为自己的一个决定,而导致了一代宗师的出现。李文忠在国子监待得越来越无聊,奢香夫人离开南京不久,李文忠居然生了病。
朱元璋派淮安侯华中(淮安侯华云龙死后,儿子华中袭爵)来照顾李文忠,这是一种很奇怪的行为,李文忠不明白为什么朱元璋还要特意找个人来照顾自己。
李文忠得病的那段时间,朱元璋总是派人来询问,听到李文忠病情加重,就脸色平静;听到李文忠好转,依然脸色平静。
1384年阴历三月,南京城时隔多年下了场小雪。李文忠卧病良久,心情烦闷,因此想去雪中散步,散散心。可他走着走着,突然吐出一口老血,倒地而亡。
朱元璋听到消息后,号啕大哭,哭得特别舒畅,好像把多少年积累在心里的沉重一泻而尽。等他哭完了,突然对锦衣卫下令说:“李文忠死得很蹊跷,你们给我彻查华中。”
华中在锦衣卫“苦口婆心”的审问下,终于说出实情:他在李文忠的药里又添加了一种药,后人称为毒药。
朱元璋痛苦地流下眼泪,下令废掉华中的爵位,将其发配到边远山区,又把诊治过李文忠的七个医生全部处决。
这件稀里糊涂的李文忠暴死案,就以朱元璋快速破案而结束,没有人知道李文忠到底是怎么死的。
说朱元璋杀了李文忠,缺乏证据和动机,因为李文忠已经被他剥夺了全部权力;说他没有杀李文忠,那他之后处理此事的手段又为何给人一种杀人灭口的感觉?朱元璋是不是担心,李文忠虽被剥夺了全部权力,可影响力还在,生怕他威胁到太子朱标的位置?
真是迷雾重重的李文忠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