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潮

矽嶼生存指南

字體:16+-

《荒潮》六周年別冊

我們能否改變潮水的方向 ——寫在新版《荒潮》前麵的話

陳楸帆

2013年中文版《荒潮》在中國出版後,獲得了不少文學獎項和評論界的肯定。但在內心深處,我卻始終在回避著這樣一個問題,我的寫作對於貴嶼有意義嗎?對於那些忍受汙染的人來說,能帶來任何的改變嗎?我甚至不敢再回到那個小鎮,害怕自己終究不得不麵對這樣殘酷的事實:我隻是消費了他人的苦難來獲取自己的名利,而主角們卻依然在掙紮著。

六年過去了,事情就像滾雪球一樣在慢慢地發生變化。

在文學世界裏,中文版發表六年之後,《荒潮》終於盼到了英文版的上市,以及西班牙文、德文、俄語、日語等多國語言版本的翻譯出版計劃。在此要感謝我的海外經紀人譚光磊, 他的耐心讓這一切實現;Ken Liu(劉宇昆),他不僅僅是一名傑出的譯者,更是完美的導師、顧問和朋友;我的編輯Lindsey Hall,她具有洞察力的細致工作使得這本書能夠以最好的狀態呈現給讀者;當然還需要感謝《三體》英文版編輯Liz Gorinsky的幫助以及已經去世的傳奇科幻編輯——David G. Hartwell,是他最早從法蘭克福書展發現並決定出版此書。還有許許多多的人需要感謝,在此不一一羅列,隻希望這本書能夠對得起你們給與我的慷慨幫助與長久支持。

而在現實世界裏,中國在2018年初頒布了停止進口24類外國垃圾的法律規定,貴嶼就像小說結尾寫的那樣,進行了產業升級,建立了環保經濟產業園區,讓垃圾回收工人在更能保障健康安全與勞工權益的環境中工作。不那麽樂觀的方麵是,中國正在取代美國,成為全國最大的電子垃圾生產國,我們需要處理自己所產生的垃圾。而所有未能在本土被處理回收填埋的垃圾,都將從一個後院轉移到另一個後院,也許是東南亞、非洲、南美洲。如果我們依然遵循著這種消費主義的生活方式,繼續追求用完即棄的產品理念,也許我們終將難免承擔垃圾所帶來的無法轉移、無可避免、不可回收的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