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科幻

無言之語,無字之文

字體:16+-

作者:張益欣

“所以為什麽是我們攤上了這種差事?”卡楊摘下耳機往桌上一丟,抱怨道,“誰能想象上個月我還在卡爾達瑪研究所裏過逍遙日子,現在就隻能被發配到這兒來看護外星原始人?”

“很難想象你對這種研究機會都提不起興趣,”吉念安頭也不抬地回道,“算上之前撤走的兩批人,我們可是,呃—第十五和第十六個直接研究杜納恩人的研究員。換我早就天天睡不著覺了,天知道你這種缺乏探索好奇心的家夥是怎麽混到B級研究員的。”他凝望著舷窗外,一個淺綠色、外表像直立行走的鱷魚的杜納恩人—他們取名為“薩”—正在河邊把揉成團的菱形樹葉丟到水裏,嘀咕了幾句。隻見一群黑乎乎的細小生物受到吸引,漂浮在水麵上,被“薩”用木桶撈出來提走,河水從桶上紮出的小孔中滲漏出去。

“但是就這麽整天光盯著他們看,算哪門子的研究?我知道現在禁止捕捉杜納恩人活體,但像咱倆這樣整天躲在觀察艙裏幹巴巴地做記錄,連艙門都不能出,這種隨便一個機器人都能幹的事偏偏要安排兩個活人做?”

“你又不是不明白這是怎麽回事”,吉念安輕快地說,“嗬嗬,和稀泥那套,要不然哪輪得到我們這種一抓一大把的研究員來吃螃蟹?”

最初第三遠征軍探險隊在杜納恩行星上發現文明的時候,在人類社會掀起了滔天巨浪。雖然在之前涉足的若幹星球上也存在一些智慧物種,但隻有杜納恩人達到了可以稱為“文明”的程度:建造村落、種植作物、馴養家畜。從表麵看,這簡直是一萬年前的智人文明在另一個星球上的重現。欣喜若狂的遠征軍指揮官們打算把杜納恩文明研究個底朝天,隨即指揮隨軍科學家們陸續降落到行星上設立據點,研究杜納恩人的生理特征、社會結構和其他一切可以馬上著手的方麵。然而,對三個杜納恩人個體的誘捕、解剖引發了輿論的軒然大波。憤怒的人群包圍了律政廳大樓,身穿各個民族—那些大航海時期被殖民者當成“非人生物”研究乃至屠殺的民族—的傳統服飾,借以諷刺遠征軍企圖重現那段邪惡曆史的行徑。在輿論重壓下,邦聯政府接管了涉及杜納恩星的一切事宜,而社會各界都在為“人類要不要像神一般出現在杜納恩人麵前,與其建立聯係並傳授知識”的問題爭辯不休。此時,撤回全部科學家的遠征軍設法采取了一項折中方案:從邦聯借調了兩名人類學研究員,在一處尚未接觸到人類的杜納恩人聚落采用最傳統的非參與式研究,即隻通過隱形的觀察艙和探測器記錄各種“無害”話題,如語言和行為模式。邦聯也樂得自己人在杜納恩星上保持存在感,就同意了這一舉措,而記錄結果,自然是優先傳給做出讓步的遠征軍科學部門了。